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
人物传记是我阅读的大宗,粗粗地想起来,我读过巴顿的、麦克阿瑟的、山本五十六的传;美国总统里,我读过华盛顿、林肯(两本)、罗斯福,甚至卡特的传(其实我应当再看看肯尼迪的);当然我也读过丘吉尔和希特勒的传;伟大的帝王有亚历山大、拿破仑还有凯撒(他其实只是大独裁者,不算帝王);中国诗人,读过李白、杜甫、李煜、苏轼、李清照和纳兰容若;孔子、老子的传也算读过了吧;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读过提波切利、米开郎基罗、拉菲尔;后面读过米勒和伦勃朗;还读过梵高与莫奈。读过毛泽东和杜月笙,也读过杰克。维尔奇;当然还有草果的乔布斯。其实还应当有老多别人,比如李开复了种种,但是对于我的影响似乎不太深,不再赘述。
以我读传的经验,以不读自传为好。原因有三:
一、有些伟人可能并不是伟大的文人,所以他们做传的写法往往生涩,不如专业的纪传作家写得好,再赶上一个不太好的翻译,会让你头痛死;
二、伟人关注的生活的重点与我们可能并不相同,所以有些情节琐碎,有些亮点却又是一笔带过。这个也可以理解,我们更希望看过焰火在空中刹那的闪烁,并将那美景久久隐约于我们的内心,谁会管放烟火的人费了多少功夫呢?但放烟火的工人,可能并不这么想。
三、人总是会说谎的,即使信誓淡淡的伟人,也不例外。所以,你以为名人自诉,可能是第一现场,倒也未必确然。还不如冷眼旁观,所谓旁观者清之又一新解。
但是《富兰克林自传》却是一本好书。我也试举三点加以引证:
一、富兰克林的谦逊与驯服。
想读富兰克林的欲望产生于在美国游历期间。拿着一百美元的票子,看到中间印的老头儿真难看,但他何德何能,美国人非要把到印到面值最大的钞票上去呢?其实早就知道富兰克林才华横溢,于政治、文学乃至科学方面都有建树。于是回国后不久便找了富兰克林的传来读。
但与预期相反,富兰克林的谦逊与驯服与他的才华极不对称。我们不该是恃才傲物的吗?不,富兰克林不这么想。他说自己习惯有什么问题采取低调,求教的姿态。如果发表个人意见,最好采取我猜,我想如何如何;而不是说我认为怎样怎样,这个一定是对的种种。
他的驯服也很让我佩服。富兰克林的老爸是有点十三点儿的,甚至我这么认为。他经常让儿子去上学,但是一年后,正当小富兰克林学业精进正猛,他却又因为种种原因改变初衷,责令小富兰克林缀学务工。我猜我们现在很多的孩子如果遇此境界,早就灰心丧志,一蹶不振了。但是富兰克林终生未对自己的父亲有半句怨言,反而特别热衷于收集自己家族的历史。虽然,他是他们家族最辉煌的人。
二、富兰克林的自我反省的态度。
富兰克林坦言(以一种轻松诙谐的形式)说写这本自传有助于满足他个人的虚荣心,呵呵。但他在自传中也写了不少自己的糗事,包括对于自己追求过的女士见异思迁等问题的反省。嗯,在其它的传纪中,我是比较少能看到这种气度的。这不仅仅是难得的,而且也教会我们一种为人为已的作风。
第三是富兰克林对于美德的态度。
富兰克林特别注重对于美德的修养,他甚至专门为自己制定过美德的培养计划。我们大多数人把美德当成一把尺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去测量别人,削别人的足,试自己的履,自己反而不穿自己的小鞋,反正能找出种种借口。另一种人,比如我,是把美德当成一种“haveto”事件,美德更像是一具枷索,我并不清楚它有什么用,反而有时侯很累。
而在于富兰克林,他视美德为通向幸福的唯一道路,所以他坚持原则,诚实可信,谦逊检朴,珍惜时间与学习的机会,热衷于公共事业,为美国和人类树立了良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