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以后读后感
无意中接触到村上春树,就想把他的书都读完。
《天黑以后》是村上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冬天的东京,时间跨度只有晚上12点到早晨6点七个小时,采用两条平行线结构,分别叙述一对年轻的姐妹,一个在黑夜中昏睡,一个在思考和行动。
女孩十九岁,是由不法中国人偷运到日本被迫接客的“妓女”。小说开始不久,悲惨场景就出现了:天黑以后她在情爱旅馆接客时,因突然来了月经而被一个叫白川的日本人打得鼻青脸肿,衣物也被抢走,赤身裸体蜷缩在墙角吞声掩泣,床单上满是血迹。半夜在餐馆里独自看书的女主人公玛丽因为会讲中国话,通过吹长号的大学生高桥的介绍,被旅馆女经理找来当翻译处理这场“麻烦”,故事情节由此铺展开去。
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故事,因为我认为这个故事只是用来吸引我们继续往下的线索。
我从这本书看到的更重要的东西是书中玛丽和爱丽姐妹之间,经历了一晚上的思考,从本来疏远到变亲密的过程。开始玛丽漫无目地在乳液的城市中行动者,可遇见了姐姐的旧友之后被卷入了一件“麻烦事”,然后又遇见了一系列的人并且互相交谈之后突然顿悟。原来姐妹之间的爱是存在的,只是没有想起来而已。
我也有姐妹,很能体会他们之间的那种疏远。可是只要自己跨过那个坎,我们之间存在的“鸿沟”也就不复存在了。其实我们之间都一直联系着,我们也一直相亲相爱着,只是我们慢慢长大,变得更加独立更加不依赖姐姐,而姐姐也变得更忙更没时间搭理妹妹,就是这样我们变得疏远了。可是只要我们跨过这个障碍,主动去亲近,我们之间的又变回原样了。
【天黑以后读后感】
这两天似乎有些懈怠,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的,而且状态开始下滑,我也不想坚持的太累,但也不想就这样往下划,决定买本书看看,来调整自己希望早日恢复……。
作者村上春树,读的是他的两片长篇小说《天黑以后》《挪威的森林》这两篇小说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想无论是在社会形态上还是在人类的情感上都有了新的认识。这里我想先表达一下我对前者的考虑即认识后者会在下篇文章表达想法。
人类的自私到底有多深?什么善恶的标准?社会正在向一个怎样的方向发展?天黑以后说了很多,一个看似非常普通的人甚至一眼看去根本没有什么特点,根本没有人记得的一个人,却做了让人想不到的事,纵然他还是一位办公室的高层人员……。当一个人上了晚班而耽误了末班公交车的时候公司都会给钱来打车回家当作是“加班费”的一种,可不知道是因为习惯了还是别的自然的就会把这当成一种必然,就是说公司给钱是应该的,谁让它耽误了我回家!就是这种思想已经在人们心中成为了必然,即使说出来也没人会理睬因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人们的价值取向已经越来越渺小,社会对人的刺激越来越痛!迫使人们没有了本来的意志与原则,甚至在不断突破本应受到保护的道德底线!不得不使人感到恐惧与慌乱今后到底会怎样发展?社会的形态会怎样延续下去?
当一个妓女在接客的时候突然来了月经拒绝买卖,于是遭到毒打与辱骂,其次将其所有穿戴饰物全部拿走,防止她去报警或找人帮助,最后导致妓女裸体蹲在浴缸的角落里闷头哭泣甚至出现精神创伤!我不知道这算是盗窃还是抢劫甚至是买卖?让我们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憎恨那个妓女吗?或者是他的买卖没有成功?我想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是的他(她)们都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其实他完全可以把钱要回来,或是在找别的妓女,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心里不平衡,还是一个道理,我交了钱就应该给我相对应的需求,这是理所应当的!甚至她没有完成我想要的那么就要用另一种代价来偿还!否则我的钱岂不是没有了相对应价值?!
是不是一切东西都要平衡?是不是我们付出的东西或别的总之是自我付出的价值必须要与一定实体相对应?其实历史上早已证明这是错误的思想,世上没有绝对平衡这个概念!即使有另外性质的表达也只是乌托邦主义,那是只有在幻想中存在的飘渺物,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好吗?做一个有更宽广的大局观的我,做一个并不自私到底的我,让社会团结起来哪怕是渐渐的诚实起来,抛开那些世俗与险恶,尝试着接受更多的不同方式的爱的表达,让社会成熟起来!让我们不至于为他的成长而烦恼!
其实很简单,我相信可以!一定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