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

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背离亲信,一意孤行的结果是众叛亲离。即使他再有用兵的才能智慧,也会于道德的边界受到驱逐。

前人的警句于今世亦可行。古有商鞅制严刑峻法,以车裂刑了却终生;今有周正龙仿华南虎照,以叹息声追悔莫及。这两者还是有不同的。一个是以大智慧名响四方,一个是以小聪明“风靡一时”。无论怎样,前者冷酷无情与后者的见利忘义都不可成为后人描摹的对象。

于是,我为此类人总结了:道德诚可贵,智慧价更高。若为利益故,二者皆可抛。为了权力或既得利益而聚集的智慧,不是真智慧,而是欲望操纵下的智慧。

那么,人应坚守哪一方?在倡导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并存的今天,如何权衡?

只争分数的教育现状使一些原本品学兼优的学生化为自私自利的追逐者。得了分数,丢了品格,将来踏上社会的他们,怎样以高高在上的智慧掩盖不达标准的道德?

学海无涯,并非只学知识。当你满载智慧的航船驶向我时,我问你:“你这船上怎么什么也没有?”你说我眼拙,但我只能说你学习不得要领。道德是人的必需品。也正是因道德的存在,才使人会学习、会处事,能构成合理的社会秩序。

颜回“穷则独善其身”,子贡“达则兼济天下”。当颜回还在为生计发愁,子贡早已突显他的政治能力,于是“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智慧不是对老师、知识的毕恭毕敬,而悟得变通之法以成大事,或许才是智慧的真谛。

即使你再平凡,没有学术上的成就,但你能坦诚待人,你就是可爱的。用智慧以偏概全,那它只能是本末倒置的。

当然,我并非否认同时拥有两者的人的存在。爱因斯坦于一战时在反战请愿书上签字,呼吁和平,以学会的智慧去做人,得道必会多助。德国国防部长古滕贝格以剽窃的论文作为自己学术成果,丧失公众对他的信任,失道则必定寡助。

道德是根本,一个人如果连道德的标准都达不到,那他拥有的智慧则是废铁。智慧能填补道德空缺时,恐怕也是智穷路尽的时候了。

得道者得人心,失道者毁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