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难却的父母情
时间都去哪了
——难却的父母情
文/张松兴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儿女情长,山海可见。时过境迁,斗转星移;曾经伟岸挺拔的身躯,如今却驼背如弓;曾经乌黑发亮的头发,如今却两鬓斑白;曾经意气焕发的容光,如今却爬满皱纹;曾经铿锵有力的步伐,如今却蹒跚顿足;这就是我们的父母,这就是我们难以忘却的亲情记忆。岁月啊,载不动太多的忧愁,却承载了我们可真可切的父母情。
孩童时,家里兄弟姐妹多,个个嗷嗷侍哺,爹娘为了子女们能吃上一口饭,不辞劳作,日出而做,日落而忙。忙忙碌碌一辈子、不知啥叫是辛苦。没有让子女们饿着,而饿着往往是爹娘。多种的艰辛,没有过多的负加到子女的身上,反倒是时不时得到儿女们的不理解,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他们脸上始终都是洋溢着笑容,从来没有把任何责怪和抱怨放在心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我们带大。这就是我们可亲可爱的父母,至真至善的爹娘。
求学时,爹娘就是我们一生的老师,一直鼓励子女要认真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出人头地。学费交不起,把家里的有用东西都卖了,换钱让儿女有书读,甚至用贷款来供学,用心可见天地。当我们懂事知道家里的难处,想辍学回家里减轻负担,父母却极力反对,苦口婆心地劝导:“不读书识字,不知书达理,将来怎能有出息呢?不能再像我们这辈人老生活在大山里面,没文化没见识,处处受限”。家里无论如何贫穷,砸锅卖铁也要培养小孩念书上学,希望将来有出息有作为,为家乡争光添彩。这就是我们开明知义的父母、心地纯朴的爹娘。
创业时,子女们都在外地上班打拼,而爹娘在家,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转不开那一亩三分地。两地分隔隔不断亲情,不管是千山万水、还是天各一方,哪怕是一个月能够听到子女们的一个电话,心里都是满满的欢喜。遇到头痛脑热自己就医,甚至还向子女们隐瞒病情,生怕担心挂念,报喜藏忧,而心里一直惦念的是儿女的幸福。这就是我们通情达理的父母、情真意切的爹娘。
结婚时,爹娘从老家千里迢迢来帮忙,可住没几天就回乡下,因为城里的生活不习惯,并且家里的农田还要耕种,还有那放心不下的鸡鸭鹅。等到子女有了小孩,父母就是要来一个人帮忙带,不然忙不过来。真是忙完儿女忙孙子,就这样,两老人家一个在城里,一个在乡下,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子女时常也劝他们都住城里来,享享清福;可乡下的农活还要打理,暂且先过。这就是我们勤劳善良的父母,含辛茹苦的爹娘。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日子一天天的过、爹娘一年年的老。时光宛如一把无情刀,刀刀催人老。叹息那年那月,那山那水,留下沧桑与纯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空轮换、生老病死、且行且惜。念天地之悠悠,观沧海之苍苍;时间都去哪了?亲情是最好的见证,父母恩、不能忘,父母情、驻心间。这是心对心呼唤,天对地呐喊,让这一切的美好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