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命留些空隙

生命在于运动,而生命的价值却体现在许多方面。时时刻刻都将生命暂满,日而久之,就会感到十分乏味,而缺少前进的动力了。给生命留些空隙,感受更多的人间情趣。

一位享有盛名的文学家,已年过花甲,文学家将他自己的时间排的满满的,几乎没有出去旅游过,他的大部分时光都交给了一张红木书桌和窗前那一棵不知道什么时候枯死的梧桐树;每天的朝阳和夕阳陪伴着他,在他的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事实也证明:他十分成功,文学家的许多作品倍受人们的青睐和推崇,他是中老年眼中的学者、文人,他就是知识的体现;亦是青年学子心中的偶像,他们以他为目标、向他看齐。他所出版的书籍,文章的内容十分贴切生活,让每一个看到他的文章的人着迷。人们期待着看到他的新作品。他也不负众望,隔几个月,便出版一次作品,有时是一首小诗、有时是一篇文章、有时也是一点生活体会,但这种让人十分着迷,让人忍不住看一遍又一遍。

在一个黄昏,文学家写作之后,看向了窗外。这一看,却再也挪不开眼了。窗外的夕阳,刚触到地面线,天边的云彩被照得通红。天空中一片霞光,窗外光秃秃的梧桐树上,立着一只黑色的不知名的鸟儿,他一打开窗,那一只鸟儿便扑凌着翅膀飞向了远方,只是留下红霞映射在枝杈上的一层薄薄的金光。那张红木书桌静静地站在文学家的面前,在霞光里散发出淡红的、柔和的光芒,将文学家笼罩在中间。文学家呆呆地站立在窗前,思绪飘了很远很远,直到太阳完全落下去的那一刻,文学家才回过神来。

这一次多么偶然的画面,却改变了文学家的主观意识。在这之前,文学家认为生命的价值体现在他自己的文学作品上,这是不可否认的。但现在,他认为,体现生命的价值有多种方式,不一定要将生命的所有时光用来做一件事,如果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即使他自己不感到厌倦,他周围的人也不能理解他。

窗外的草地,在寒冬中显得十分哀欢,文学家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寒冬萧条的景象在无形之中感到了一丝丝悲凉的气氛。

文学家的内心感到十分澎湃,因为他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份情趣。

给生命留些空隙,让自己人生更加精彩,让自己体会更多的人间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