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的意思
【拼音】:páo dīng jiě niú
【解释】: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常与游刃有余连用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常与“游刃有余”连用。
【成语接龙】:庖丁解牛——牛角之歌——歌声绕梁——梁上君子——子曰诗云——云树遥隔——隔年皇历——历井扪天——天姿国色——色胆如天——天下莫敌——敌惠敌怨
【近义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如臂使指、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成语典故】: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造句】:
1、昨天晚饭做得蛮失败的,简直发挥了庖丁解牛的精神分解出来的鸡肉连做法都暂时不想琢磨了。
2、据说他的刀法如神,经过高人传授,杀猪剔骨,犹如庖丁解牛,一只肥猪,被他三下五除二就能剔骨切肉。
3、昨天晚饭做得蛮失败的,简直发挥了庖丁解牛的精神,分解出来的鸡肉连做法都暂时不想琢磨了。
4、看林书豪的比赛,常有种时间变慢的感觉,对的,就是那种庖丁解牛的感觉。
5、庖丁解牛蕴含了很深的人生哲理。
6、我的老师板书清雅挺秀,朗诵范文抑扬顿挫,讲解文章有如庖丁解牛,条分缕析,透辟独到。
7、我深深体会到,学习英语,要想达到庖丁解牛那种驾驭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至,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的。
8、庖丁解牛的神技,说穿了,也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9、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路在脚下,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10、有时候时间象一把刀,一把类似庖丁解牛的小刀。
11、庄子庖丁解牛的神遇也是一种有别于感性认识的视而不见的视。
12、我们这位老教授一走上讲台;便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13、听说过庖丁解牛吗?老王能在半小时之内把你活生生剃成白骨。
14、我们这位老教授一走上讲台,便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16、平时多注意作文素材的积累,这样写作起来也自然会像庖丁解牛一般游刃有余了。
17、就怕他们像抽了风一样的给你庖丁解牛般地讲解。
18、做这件工作对他来说犹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