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南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辛弃疾 其他诗词:
- 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 答余叔良和韵
-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
- 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 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
- 御书阁额
- 贺新郎 用前韵再赋
- 清平乐 忆吴江赏木樨
- 和杨民瞻韵
-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 鹧鸪天 戊午拜复职奉祠之命
- 贺新郎 题傅岩叟悠然阁
- 夜游宫 苦俗客
- 题鹤鸣亭
- 重午日戏书
- 鹧鸪天 不寐
- 丑奴儿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 蝶恋花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 临江仙 停云偶作
- 清平乐 题上卢桥
- 喜迁莺 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 虞美人 赋虞美人草
- 唐河传 效花间体
- 定风波 三山送卢国华提刑,约上元重来
- 卜算子 用韵答赵晋臣敷文,赵有真得归.....
- 水调歌头 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
-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 书渊明诗后
- 感怀示儿辈
- 偶题
- 鹤鸣亭绝句四首
-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有赋待
- 念奴娇 重九席上
- 题金相寺净照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