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氏女 韦应物 唐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况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注释】
①戚戚:悲伤忧愁②悠悠:遥远
③行:出嫁
④无恃:幼时无母
⑤阕:通“缺”
⑥内训:母亲的训导
⑦令门:好的人家,这里指女儿的夫家
⑧尤:过失
【译文】
整日是悲喜哀伤,出门远行路途悠悠,女儿今天出嫁,轻舟溯江而去。你自幼痛失母亲,抚育你时益发倾注了我心中的慈爱。幼小的妹妹依靠姐姐抚育,分别时姐妹哭泣不止。她们互相倾吐衷曲,女大当嫁自不能把你挽留。你自小没有得到母亲的训导,侍奉公婆不能不使我担忧。令人欣慰的是你托身贤惠人家,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体恤,家道清贫,节俭诚信为我们所崇尚,嫁妆哪能备办得十分周全。孝顺恭敬长幼,恪守妇德规范;容貌举动要合乎礼节要求。父女离别就在今晨,以后相见却不知要等到哪个春秋?闲居时还能自我解遣悲愁,临别时的伤感真是难收。回来看到留在身边的幼女,禁不住又流下悲喜的眼泪。【赏析】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诗人早 年丧妻,留下两女自小相依为命,感情颇为深厚。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对二女自然更 加怜爱。在大女儿出嫁之时,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爱,骨肉情,跃然纸上。“贫俭诚所尚,资从岂 待周”。可作红衣千秋楷模。
开头点明女儿将出嫁之事:女儿要嫁往夫家路途很遥远。念及女儿幼年丧母,自己一身兼父母之慈爱,当此离别之际,心中甚为不忍。
然而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的事。诗人忍痛告诫女儿到了夫家,要遵从礼仪孝道,要勤俭持家,这是对女儿的一片殷殷期望。
韦应物 其他诗词:
- 郡斋赠王卿
- 李博士弟以余罢官居同德精舍,共有伊陆名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作杜审言诗)
- 南池宴钱子辛,赋得科斗
- 登西南冈卜居遇雨,寻竹浪至沣堧,萦带数里,
- 登宝意寺上方旧游(寺在武功,曾居此寺)
- 话旧(亭中对兄姊话兰陵崇贤怀真已来故事,
- 同李二过亡友郑子故第(李与之故,非予所识
- 东林精舍见故殿中郑侍御题诗,追旧书情,涕
- 张彭州前与缑氏冯少府各惠寄一篇,多故未答
- 伤逝(此后十九首,尽同德精舍旧居伤怀时所
- 山行积雨,归途始霁
-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
- 因省风俗,访道士侄不见,题壁
- 路逢崔、元二侍御避马见招,以诗见赠
- 将发楚州,经宝应县,访李二,忽于州馆相遇
- 冬夜宿司空曙野居,因寄酬赠
- 答僴奴、重阳二甥(僴奴赵氏甥伉,重阳崔氏
- 答史馆张学士段柳庶子学士集贤院看花见寄,
- 答崔主簿问,兼简温上人
- 李博士弟以余罢官居同德精舍,共有伊陆名
- 假中枉卢二十二书亦称卧疾,兼讶李二久不访
- 任洛阳丞,答前长安田少府问
- 期卢嵩,枉书称日暮无马不赴,以诗答
- 始除尚书郎,别善福精舍
- 谢栎阳令归西郊,赠别诸友生
- 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
- 赋得浮云起离色,送郑述诚
- 赋得鼎门,送卢耿赴任
- 送李二归楚州(时李季弟牧楚州,被讼赴急)
- 寄二严(士良,婺牧。士元,郴牧)
- 和李二主簿,寄淮上綦毋三
- 和张舍人夜直中书,寄吏部刘员外
- 复理西斋,寄丘员外
- 因省风俗,与从侄成绪游山水,中道先归寄示
- 示全真元常(元常,赵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