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 柳宗元 唐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注释】
①元和十年(815)正月,柳宗元自永州奉诏赴京,途中作此诗,回寄给在永州的亲朋好友。②纤鳞:小鱼。尺泽:小水池。弱羽:无力的翅膀。丹霄:百家注本童宗说注:“丹霄,青云也。”比喻高位。
③堠(hòu):古代河岸记里程的土堡。《周书·韦孝宽传》“一里置一土堠。”或云五里只堠,十里双堠,韩愈《路傍堠》诗:“堆堆路傍堠,一双复一只。”应:是。次第:挨着次序、一个接着一个。
【译文】
常想起小鱼在水池里浮游,又担心翅膀太嫩难上云霄。乘船赴京,傍岸的土堡已是无数,一程一程,回看零陵亲故却越加远遥。
【赏析】
诗的开头用比喻的手法,极写诗人被贬永州后环境的恶劣,境地的低微。“每忆”下字好像很轻,似乎也没什么褒贬,实际上份量很重,感情色彩十分强烈,表明诗人对这种小鱼游水池的生活非常厌弃。现在好了,奉诏赴京了,新生活就要开始了,也许还有一个相当高的职位在等着自己,可以直上“丹霄”。然而诗人仍然很担心,担心弱翅无力,重任难以胜任。当然,诗人决不是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也不是故作谦恭之词,仍是我们在上一首诗里解释的,是对于变幻莫测的前途的忧虑。后一联诗歌的节奏明显加快,不仅形象地状写了轻舟顺流而下,计算里程的土堡飞而似地甩在脑后的情境,而且也与诗人希望尽快回到长安的心情十分吻合。然而,诗人离长安虽然越来越近,而离他生活过十年的永州却越来越远,所以,他也是一路北行,一路回望;潇湘一带,轻烟薄雾,别路依稀,真切地抒写了他对零陵亲故的系念。
这首诗,前后两联跳跃性极大,运用的手法各不相同,诗歌意象也迥然有异。但一个“愁”字,却把整首诗歌描写的意象统一协调起来,诗人对自己以往的贬抑生活“愁”,对奉诏直上京,前途渺茫亦“愁”,乘船北上离虽亲朋故旧,当然更“愁”。“愁”字一线贯通,塑造了一位情深义重、忧国忧民、内心情感无限丰富的诗人自我形象。
柳宗元 其他诗词:
-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
- 田家三首
-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
- 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
- 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
- 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
- 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
- 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
-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 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
-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
-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
-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余,保荆衡巴巫,
- 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
- 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
- 种朮
- 茅檐下始栽竹
-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送元暠师诗
- 田家(三首其三)
- 田家(三首其二)
-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三)
-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二)
- 春怀故园
- 省试观庆云图诗
- 掩役夫张进骸
- 咏荆轲
- 咏三良
- 咏史
- 感遇二首
- 读书
- 饮酒
- 闻黄鹂
- 龟背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