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齊 异体字:【𠫱 𠫸 𠮘 𥚪 𥜷 𩛚 𩝦 𩱳 𪗒 𪗓 㪰 䄢 䬩 亝 夈 斋 齊 斎】解释
○ 和也。禮記‧少儀:凡齊。執之以右。居之以左。【注】齊謂食羹。醬飮有齊和者也。【疏】凡齊者、謂以鹽梅齊和之法。
○ 益也。左昭二十年傳:宰夫和之齊之以味。
○ 多少之量也。周禮亨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
○ 酒以度量節作者謂之齊。周禮酒正:辨五齊之名。
○ 猶劑也。周禮瘍醫:劀殺之齊。〔按史記孝武紀。事化丹沙諸藥齊爲黃金矣。【注】齊、音分劑之劑。通訓定聲曰。今俗書以劑爲之。〕
○ 限也。列子‧楊朱:百年壽之大齊。
○ 火齊。玉屬。文選‧班固賦:翡翠火齊。流耀含英。〔按寰宇記曰。天竺有火齊。如雲母而色紫。裂之則薄如蟬翼。積之則紗縠之重。〕
○ 同嚌。禮記‧祭統:君執鸞刀羞齊。釋文:齊、本亦作嚌。
○ 同齋。周禮司尊彜:鬱齊獻酌。【注】故書齊爲齍。
○ 通粢。集韻:粢。酒也。禮粢醍在堂。通作齊。
解释和也。見類篇。
解释○ 本作𠫼。說文:𠫼。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段注】從二者。象地有高下也。禾麥隨地之高下爲高下。似不齊而實齊。參差其上者。蓋明其不齊而齊也。引伸爲凡齊等之偁。
○ 𢿋也。荀子‧富國:必將修法以齊朝。正法以齊官。平政以齊民。
○ 一也。國語‧周語:其君齊明衷正。精潔惠和。
○ 等也。淮南‧精神:齊死生。
○ 皆也。史記‧平準書:民不齊出于南畝。
○ 同也。左襄二十二年傳:以受齊盟。
○ 同力也。荀子‧議兵:民齊者強。
○ 猶正也。見易繫辭王肅注。
○ 中也。左文十八年傳:齊聖廣淵。
○ 肅也。左文二年傳:子雖齊聖。不先父食。
○ 無偏無頗曰齊。荀子‧修身:齊明而不竭。聖人也。
○ 執心克莊曰齊。資輔供就曰齊。見周書諡法。
○ 難禁之謂齊。見韓非詭說。
○ 辨也。易‧繫辭:齊大小者存乎卦。
○ 列也。淮南‧原道:齊靡曼之色。
○ 壯也。見爾雅‧釋言。
○ 疾也。荀子‧修身:齊給便利。則節之以動止。
○ 無倦也。淮南‧修務:一言而萬民齊。
○ 無所闕也。荀子‧王霸:四者齊也。
○ 得其適也。淮南‧詮言:平心定意。捉得其齊。
○ 減取也。詩楚茨:旣齊旣稷。釋文:齊、王申毛如字。鄭音貲。一音才細反。
○ 度也。員也。見水經濟水注引春秋說題辭。
○ 莊也。好也。見廣雅‧釋言。
○ 翦也。儀禮旣夕:馬不齊髦。【注】今文髦爲毛。釋文:齊、如字。又子淺反。
○ 齊民。平民也。漢書‧食貨志:亂齊民。【注】無有貴賤。謂之齊民。若今平民矣。
○ 齊落。終也。書大傳:冬伯之樂齊落。
○ 齊斧。黃鉞斧也。見易旅釋文引張軌說。
○ 齊河。縣名。金置。屬山東東路濟南府。今裁府。縣仍舊名。
○ 齊齊哈爾。亦名卜奎。今黑龍江省會。居嫩江左岸。東淸鐵道通過其西南。其地五方輻輳。形勢極爲便利。淸光緖三十一年。依一千九百年中日協約。開爲商埠。
○ 乾齊。縣名。漢置。屬酒泉郡。當今甘肅玉門縣北少西一百十里之西南。
○ 烏魯木齊。亦名迪化。今新疆省會也。其地富庶。甲於關外。城西有沙岡。產煤甚旺。淸光緖六年。依一千八百八十一年中俄伊犂條約。開爲商埠。
○ 國名。姜姓。周太公望分封之地。春秋時。桓公稱五霸之首。入戰國。其臣田氏篡國。是爲田齊。後爲秦併。舊日山東省濟南府靑州府是其故地。
○ 朝代名。蘭陵人蕭道成篡宋稱帝。是爲高祖。傳七主。凡二十二年。禪於梁。史稱南齊。起民國紀元前一千四百三十三年。訖民國紀元前一千四百一十一年。又渤海人高洋篡東魏稱帝。傳五主。凡二十七年。爲周所滅。史稱北齊。起民國紀元前一千三百六十二年。訖民國紀元前一千三百三十五年。
○ 郡名。漢置。當今山東臨淄縣治。
○ 州名。唐置。屬河北道。當今山東歷城縣治。
○ 同臍。左莊六年傳:後君噬齊。【注】若嚙腹齊。喩不可及。
○ 通蠐。爾雅‧釋蟲:蟦蠐螬。釋文:蠐、本作齊。
○ 姓也。見風俗通姓氏。
解释○ 戒潔也。論語‧鄕黨:齊必變食。
○ 齊也。禮記‧祭統:及時將祭。君子乃齊。齊之爲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者也。
○ 莊也。詩思齊:思齊大任。
○ 嚴敬貌也。論語‧鄕黨:必齊如也。
解释○ 器實曰齊。詩甫田:以我齊明。釋文:齊、本又作齎。又作齍。〔按說文作齍。〕
○ 裳下緝也。禮記‧曲禮:兩手摳衣。去齊尺。〔按說文作𪗋。集韻。𪗋、綆也。一曰裳下緝。通作齊。又論語鄕黨攝齊升堂。朱注。齊、衣下縫也。義同。〕
○ 齊衰。喪服也。儀禮喪服記:齊衰四升。
○ 亦作粢。禮記‧祭統:故天子親耕於南郊。以共齊盛。【注】齊或爲粢。
○ 秶或字。集韻:秶。稷也。或作齊。
齊 第 2977 页 第 19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