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黃 异体字:【𡕛 黃】解释
○ 地之色也。從田從炗。炗亦聲。炗、古文光。見說文。【桂注】易坤卦文言。天玄而地黃。詩綠衣正義云。黃、中央之正色。抱朴子。地行爲黃。〔按段本作从田炗聲。注云。土色黃。故从田。〕
○ 晃也。猶晃晃象日光色也。見釋名釋采帛。
○ 光也。厚也。中和之色。見風俗通皇霸引書大傳。
○ 美也。呂覽‧功名:缶醯黃蜹。
○ 脾色也。素問風論:其色黃。
○ 病也。見爾雅‧釋詁。正義:毛傳云。玄馬病則黃。郭氏以爲人病之通名也。
○ 嘉穀也。詩生民:種之黃茂。
○ 理中之稱也。易解:得黃矢。
○ 靜民則法曰黃。見論衡道虛引諡法。〔按周書諡法解作皇。〕
○ 黃昏。日暮也。淮南‧天文:日至於虞淵。是爲黃昏。
○ 倉黃。急遽失措貌。風土記:大雪被南越。犬皆倉黃吠噬。
○ 黃口。幼也。淮南‧氾論:不殺黃口。〔按唐開元志。凡男女始生爲黃。四歲爲小。十六爲丁。六十爲老。每歲一造計帖。三年一造戶籍。卽今之黃冊也。〕
○ 黃耇。老人之稱。釋名釋長幼:九十曰鮐背。或曰黃耇。鬢髮盡變黃也。〔按亦稱黃髮。禮記曲禮。君子敬黃髮。是也。〕
○ 黃目。黃彝也。禮記‧明堂位:鬱尊用黃目。
○ 黃流。秬鬯也。詩旱麓:黃流在中。
○ 黃鐘。陽律也。陽氣聚於下。陰氣盛於上。萬物黃萌於黃泉之下。故曰黃鐘也。呂覽‧仲冬:律中黃鍾。〔按周禮大師注。黃鍾、長九寸。其實一籥。〕
○ 中黃。藏府名。掌中幣帛金銀諸貨物也。後漢桓帝紀:芝生於中黃藏府。
○ 黃冠。草服也。見禮記‧郊特牲。
○ 黃堂。太守之廳事。後漢郭丹傳:勅以丹事編署黃堂。以爲後法。
○ 唐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紙貼之。謂之貼黃。見石林燕語。又後世奏疏、撮由別繕。亦曰貼黃。日知錄:崇禎帝命內閣爲貼黃之式。卽令本官自撮疏中大要。不過百字。黏附牘尾。以便省覽。此貼黃之所由起也。〔按石林燕語云。其表章略舉事目與日月道里、見於前及封皮者。又謂之引黃。〕
○ 黃帝。五帝之首。史記‧五帝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
○ 黃軦。蟲名。莊子‧至樂:黃軦生于九猷。
○ 飛黃。馬名。應瑒賦:魏公乃乘彫輅。駟飛黃。
○ 𪈳黃。鳥名。方言:𪈳黃、自關而西或謂之黃鳥。〔按離黃、鵹黃、竝是。〕
○ 牛黃。牛肝膽中所結物也。本草:牛有黃者。必多吼喚。黃有三種。散黃、粒如麻豆。漫黃、如雞卵中黃。圓黃、爲塊形。竝在肝膽中。
○ 蛇黃。蛇蟄時所含土也。爾雅翼:蛇遇冬入蟄。含土爲圜。至春出蟄。所含土堅如鐵石。謂之蛇黃。
○ 馬黃。弩名。玉海:楊存中增損舊制。造馬黃弩。制度精密。彼一矢未竟。而此三發矣。
○ 翠黃。馬名。乘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招翠黃乘龍於沼。〔按亦曰訾黃。漢書禮樂志。訾黃其何不來下、是也。〕
○ 竊黃。鳸名。爾雅‧釋鳥:冬鳸、竊黃。
○ 團黃。茶名。唐國史補:茶之名品。蘄州有蘄門團黃。〔按品茶要錄云。茶已蒸者爲黃。〕
○ 地黃。草名。爾雅‧釋草:芐、地黃。【注】一名地髓。江東呼芐。
○ 大黃。草名。廣雅‧釋草:黃良、大黃也。疏證:御覽引吳普本草云。大黃或生蜀郡北部。或隴西。二月、生黃赤葉。四四相當。黃莖三尺許。三月、華黃。五月、實黑。又弩名。史記‧李廣傳: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集解:韋昭曰。角弩色黃而體大也。
○ 雌黃。雄黃。俱藥名。本草綱目:雌黃、雄黃、同產。但以山陰山陽受氣不同分別。故服食家重雄黃。取其得純陽之精也。雌黃則兼有陰氣故爾。〔按雌黃以塗書。一漫卽滅。故語有變易。亦曰雌黃。晉陽秋云。王衍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是也。〕
○ 流黃。國名。芉姓。在三巴之東。見路史國名紀。又山名。山海經‧南山經:秬山西臨流黃。又玉也。淮南‧本經:流黃出而朱草生。又土之精也。淮南‧天文:日夏至而流黃澤。又簟名。西京雜記:會稽、歲時獻竹簟供御。世號爲流黃簟。又綵也。羊勝賦:飾以文錦。映以流黃。〔按廣雅釋器作畱黃。〕又荔枝名。出福州。見荔枝錄。
○ 乘黃。官名。廣韻:乘黃令、晉官。主乘輿金根車也。
○ 黃門。署名。後漢祭遵傳:作黃門武樂。良夜乃罷。〔按通典。門下侍郞。秦官有黃門侍郞。漢因之。凡禁門、黃闥。故號黃門。其官給事于黃闥之內。故曰黃門侍郞。〕
○ 黃河。西北部之鉅流也。淸一統志:黃河源實始於阿爾坦河。入貴德堡邊。始名黃河。其自鄂靈海流至貴德堡。蒙古名喀屯河。至貴德堡東流四百餘里。經積石關入河州界。爲中國黃河。互詳河字。
○ 黃海。中國東北面之海。南至揚子江口。接東海。東接朝鮮半㠀。係淺海水。深鮮達五十尋者。因黃河之流出而水色黃。故名。
○ 黃浦。江名。發源於浙江省。入江蘇省而注於揚子江。上海在其右岸。吳淞江在其河口。爲黃歇舊治。故名。
○ 黃棘。棘剌也。楚辭‧悲回風:施黃棘之枉策。
○ 黃龍。府名。遼置。卽渤海之扶餘府。當今奉天開原縣。
○ 黃池。地名。國語‧吳語:以會晉公午於黃池。
○ 黃支。南極國也。楚辭‧傷時:屯余車兮黃支。
○ 黃道。日之中道也。漢書‧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黃道。一曰光道。光道北至東井。去北極近。南至牽牛。去北極遠。東至角。西至婁。去極中。夏至至於東井北。近極、故晷短。冬至至於牽牛。遠極、故晷長。春秋分日至婁角。去極中、而晷中。〔按今天文家云。黃道、乃地球繞太陽所行軌道平面之界。亦卽吾人視太陽於恆星間所行之大圈也。其全周均作十二分。每分爲一宮。宮各三十度。始宮。各以所居之宿爲名。迄分點旣以歲差而異。名實不符矣。又黃道帶者。謂天空黃道左右八九度內之一帶也。因有數宿及日月與大行星、悉在此帶內運行。故向之天文家以爲至要。今則以黃道、宮宿差池之故。亦多變易矣。〕又建除家以除、危、執、定、成、開、六日。爲黃道日。
○ 馬名。詩駉:有驪有黃。傳:黃騂曰黃。
○ 楚良犬名。廣雅‧釋嘼:楚黃。
○ 山名。漢書‧東方朔傳:西至黃山。
○ 國名。左桓八年傳: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
○ 州名。古邾國地。秦屬南郡漢西陵縣也。隋爲黃州。取古城爲名。見廣韻。
○ 縣名。漢置。屬東萊郡。又內黃。縣名。漢置。屬魏郡。又外黃。縣名。漢置。屬陳畱郡。
○ 人種名。一曰蒙古利亞種。如中國、印度、安南、日本、朝鮮、土耳其、亨嘎利拉、伯蘭、芬蘭等。均爲黃種人。
○ 姓也。出江夏陸終之後。受封於黃。後爲楚所滅。因以爲氏。見廣韻。
黃 第 2939 页 第 8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