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
頌 异体字:【颂】解释
○ 皃也。見說文。【注】鍇曰。此容儀字。歌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也。故通作頌。後人因爾亂之。定㠯此爲歌頌字。然今世間詩本周頌。亦或作訟。〔按六書故云:借義𡙜正義。故頌皃字。反借容內之容。〕
○ 寬容也。史記‧魯仲連傳:世以鮑焦爲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注】皆以爲不能自寬容而取死。
○ 公也。漢書‧吳王濞傳:它郡國吏欲來捕亡人者。頌共禁不與。
○ 通庸。儀禮大射:頌磬東面。【注】古文頌爲庸。
解释○ 詩六義之一。詩關睢序: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成其功吿於神明者也。
○ 稱述也。釋名釋典藝:稱頌成功謂之頌。
○ 將順其美也。禮記‧少儀:頌而無讇。
○ 文體之一。文心雕龍:敷寫似賦。而不入華侈之區。敬愼如銘。而異乎規戒之域。
○ 繇也。周禮太卜:其頌皆千有二百。〔按繇占兆、之詞也。〕
○ 歌也。公羊宣十五年傳:什一而頌聲作矣。【注】太平歌頌之聲。
○ 頌琴。琴名。猶言雅琴。左襄三年傳:使擇美檟以自爲櫬與頌琴。
○ 姓也。見正字通。
頌 第 2670 页 第 14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