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
闕 异体字:【𨴸 𨶏 𨶔 𨶕 𨷂 阙 𨵗】解释
○ 門觀也。見說文。【段注】凡觀與臺在於平地。四方而高者曰臺。不必四方者曰觀。其在門上者。則中央闕然。左右爲觀曰兩觀。周禮之象魏。春秋經之兩觀。左傳僖五年之觀臺也。若中央不闕。則跨門爲臺。禮器謂之臺門是也。此云闕門觀也者。門有兩觀者偁闕。〔按古今注云。闕、觀也。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其上皆丹堊。其下皆畫雲氣仙靈奇禽怪獸。以昭示四方焉。然則其上縣法象。其狀魏魏然高大謂之象魏。使人觀之謂之觀也。是觀、與象魏、闕。一物而三名也。〕
○ 門也。淮南‧天文:天阿者。羣神之闕也。
○ 有疑而勿據也。論語‧子路:蓋闕如也。〔一說。蓋闕。曡韻連語。〕
○ 法令所從出也。見漢書‧五行志。
○ 少也。左成十三年傳:又欲闕翦我公室。
○ 虛也。禮記‧禮運:月三五而盈。三五而闕。
○ 缺也。國語‧晉語:聚必有闕。
○ 空隙也。左昭二十年傳:以當其闕。
○ 失也。左成二年傳:其晉實有闕。
○ 短也。呂覽‧任數:其所以知識甚闕。
○ 過也。左宣二年傳:袞則有闕。
○ 毀也。呂覽‧孝行:父母全之。子弗敢闕。
○ 減削之也。漢書‧谷永傳:闕更減賦。
○ 猶除也。周禮藁人:亡者闕之。
○ 不供也。左襄四年傳:闕而爲罪。
○ 不合也。漢書‧王莽傳:歸師勿遏。圍城爲之闕。
○ 不恭也。見增韻。
○ 撤樂也。左襄二十三年傳:平公不徹樂。非禮也。禮爲鄰國闕。
○ 官額也。捫蝨新話:適有美闕。二人競欲得之。〔按晉以來。有員缺之名。缺、闕、同。〕○ 車名。周禮車僕:闕車之萃。
○ 塞名。國策‧秦策:於是乃摩燕烏集闕。
○ 里名。後漢鮑永傳:孔子闕里。無故荆棘自除。〔按闕里在今山東曲阜縣。〕
○ 黨名。論語‧憲問:闕黨童子將命。
○ 天闕。星名。星經:斗宿、一名天斧。一名天闕。
○ 闕狄。后服也。周禮內司服:闕狄。【注】闕狄、刻翟不畫也。
○ 闕鞏。國名。左昭十五年傳:闕鞏之甲。【注】闕鞏國所出鎧也。
○ 鉅闕。良劒也。荀子‧性惡:鉅闕辟閭。
○ 闕洩。獸名。爾雅‧釋獸:闕洩多狃。【疏】闕洩。獸名。其腳多狃。狃、指也。
○ 姓也。漢荆州刺史闕翊。
解释穿地至泉也。管子‧山權數:北郭有掘闕而得龜者。
闕 第 2573 页 第 5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