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金 异体字:【𠉓 𠊍 𨥄】解释
○ 五色金也。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鍊不輕。从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今聲。見說文。〔按古者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均謂之金。其後惟黃金獨稱金。今化學原質之稱金類者。凡五十餘種。而分爲四屬。一、鹻金。二、鹻土金。三、土金。四、重金。又名眞金。眞金又分二種。一與養氣無愛力。如金、銀、等。一與養氣有愛力。如鐵、銅、鉛、等。黃金爲地產而無礦。其自然金爲薄片。或顆粒。間有大塊。恆爲立方形。或立方變形。或八面形。或八面變形。淘汰其沙卽得。比重一九、二五。熱至攝氏一零六四度而鎔。〕
○ 禁也。氣剛毅能禁制物也。見釋名‧釋天。
○ 剛也。易噬嗑:得金矢。
○ 陰質也。大戴記曾子天圓:金水內景。
○ 陽稱金。見易蒙虞注。
○ 精和之至也。見白虎通攷黜。
○ 八音之一也。周禮大師: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 兵也。禮記‧中庸:袵金革。
○ 鐘也。國語‧楚語: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囂庶爲樂。〔按呂覽求人。故功績銘乎金石。【注】金、鐘鼎也。周禮鐘師。掌金奏。【注】金、謂鐘及鎛。義相近。〕
○ 鉦也。漢書‧李陵傳:聞金聲而止。
○ 泉貨也。漢書‧食貨志:及金刀龜貝。
○ 謂和鸞也。荀子‧禮論:金革轡靷而不入。
○ 謂黃色也。漢書‧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注】金芝、色像金也。
○ 印也。法言孝至:帶我金犀。
○ 喩堅固也。文選賈誼論:金城千里。
○ 俗稱銀一兩曰一金。說文通訓定聲:公羊隱五年傳。百金之魚。公張之。【注】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孟子王餽兼金一百。【注】古者以一鎰爲一金。按一百鎰。今四千兩也。齊策。乃使人操十金。【注】二十兩爲一金。漢書張良傳。賜良金百金。【注】秦以鎰名金。若漢之論斤。今俗稱一兩爲一金。古無是也。
○ 金目。深目。所以望遠近射準也。淮南‧泰族:敎之以金目、則快射。
○ 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論語摘輔象:風后受金法。
○ 職金。周官名。又漢有執金吾。唐有金部。
○ 金布。漢法令名。漢書‧蕭望之傳:故金布令甲曰。【注】金布者、令篇名。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
○ 金馬。漢闕門名。漢書‧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又神名。漢書‧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
○ 金舃。赤舃也。詩車攻:赤芾金舃。【箋】金舃、黃朱色也。【疏】卽禮之赤舃也。
○ 金僕姑。矢名。左莊十一年傳:公以金僕姑射南宮長萬。
○ 朝代名。其先爲女眞。姓完顏。當宋徽宗政和五年。卽民國紀元前七百九十七年。太祖阿骨打、始稱帝。國號金。其後滅遼破宋。幷有東三省蒙古及中國北部之地。歷十主。凡一百二十年。爲元太宗所滅。又淸初嘗號後金。見明季南北略。
○ 行星。太陽系第二位之行星。其對徑與地球差不甚遠。日出、或日落。皆得見之。其光大於諸游星。有盈朒。如月狀。二百二十四日繞太陽一周。英文Venus。
○ 州名。唐置。屬山南道。當今陝西安康縣。又元金州。屬陝西省。當今甘肅金縣。又明金州衞。屬山東省遼東司。淸名金州。當今奉天金縣。
○ 山名。卽阿爾泰山也。在俄領西伯利亞、及我國新疆蒙古之間。英文Altaimts。又江蘇丹徒縣境有金山。又美國之桑佛蘭西斯哥。日本人呼爲桑港。華人稱曰舊金山。英文San francisco。英領澳洲之雪梨南岸。有埠曰墨爾鉢恩。華人稱爲新金山。英文Melbowne。
○ 金河。水名。亦曰黑河。蒙古名伊克土爾根。卽古白渠荒千水也。其泥色似金。故名。源出察哈爾東北七十里。西南流爲沙陵湖、以入河。隋置金河縣。唐因之。地當今歸化城南二十里。
○ 魚名。山堂肆考:金魚、一名火魚。〔按金魚、體小尾大。或三歧四歧。目突出。或白、或黑、或紅。皆見金色。脊無鰭。〕
○ 金橘。果名。歸田錄:金橘產江西。都人都不識。溫成皇后好食之。由是價重京師。〔按羣芳譜云。金橘一名金柑。一名盧橘。一名夏橘。一名山橘。一名給客橙。一名小木奴。味酸甘而芳香可愛。糖造密煎皆佳。〕
解释噤也。荀子‧正論:金舌弊口猶將無益也。
金 第 2494 页 第 1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