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ǎo;dào异体字:【𡬹 𨔞 𨕥 𨗓 噵 衜 衟 𨖁】解释
○ 本作𨕥。說文:𨕥。所行道也。一達謂之道。
○ 路也。論語‧陽貨:道聽而塗說。
○ 國也。見廣雅‧釋詁
○ 縣有蠻夷曰道。後漢馬援傳:檄到亟下縣道。〔按唐貞觀時大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依敍爲十道。後析增五道。是唐之道制。如秦之郡。漢之部。宋元之路。今之省。後世及日本高麗皆承襲是制。淸以布政司領道。職官又有河道、鹽道、粮道、關道、兵備道、分巡道之別。而都察院御史亦分道。如京畿道御史之類是也。其實道非區域名稱。與唐制異。今之道尹。猶淸制之分巡道。〕
○ 會民所聚曰道。見管子正
○ 直也。見爾雅‧釋詁
○ 大也。見爾雅‧釋詁
○ 理也。見莊子‧繕性
○ 道者、左也。道者、義也。見禮記‧表記
○ 道者爲之公。見莊子‧則陽
○ 一陰一陽之謂道。見易‧繫辭
○ 自然也。老子:道生之。
○ 虛也。易略例:通乎晝夜之道而无體。
○ 禮也。禮記‧檀弓:斯道也。
○ 仁義也。禮記‧樂記:君子樂得其道。
○ 謂禮樂也。論語‧陽貨:君子學道則愛人。
○ 謂禮義也。荀子‧解蔽:何謂曰道。
○ 政令也。詩匪風:顧瞻周道。
○ 法術也。左定五年傳:吾未知吾道。
○ 多才藝者。周禮大司樂:凡有道者。
○ 術也。國語‧吳語:道將不行。
○ 謂論說敎令也。荀子‧議兵:設何道何行而可。
○ 六藝也。周禮保氏:而養國子以道焉。
○ 方也。史記‧游俠傳:北道姚氏。
○ 徑也。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 言也。禮記‧大學:道學也。
○ 治也。見廣雅‧釋詁
○ 先也。文選顏延之賦:飛輶軒以戒道。
○ 蹈也。見釋名‧釋道
○ 語也。荀子‧榮辱: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實。
○ 行也。荀子‧議兵:必道吾所明。無道吾所疑。
○ 謂開通也。易‧繫辭:道義之門。
○ 猶行也。儀禮喪服:其夫屬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注】道、猶行也。言婦人棄姓無常秩。嫁于父行則爲母行。
○ 從也。列子皇帝:向吾見子道之。
○ 由也。禮記‧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
○ 通也。左襄三十一年傳:不如小決使道。
○ 順之謂道。見論衡本性
○ 國名。左僖五年傳:江、黃、道、柏。〔按今河南息縣西南有陽安城。卽其地。〕
○ 州名。唐置。屬江南道。當今湖南道縣治。
○ 宗敎名。秦漢以來。但有方士神仙之說。無所謂道敎者。自北魏寇謙之、以老耼爲道敎之祖。張道陵爲大宗。入唐時乃盛行。至信州龍虎山張氏世襲封號爲天師。則又自宋始也。元給三品銀印。明賜秩正二品。淸初秩正一品。嗣降爲五品。後復爲三品。民國初元廢。
○ 道軌。繀車也。方言:繀車。東齊海岱之間謂之道軌。
○ 道布。新布三尺也。周禮司巫:祭祀則共匰主及道布。【注】道布者爲神所設巾。
○ 道車。象路也。周禮司常:道車載旞。〔按儀禮旣夕記。道車載朝服。注云。道車、朝夕及燕出入之車。〕
○ 祖道。神祀。以求道路之福。見文選荆軻歌注崔實四民月令
○ 等道。何勿語也。後漢禰衡傳:更熟視曰。死公云等道。【注】等道。猶今言何勿語也。
○ 當道。草名。廣雅‧釋草:當道。馬舄也。
解释○ 治也。論語‧學而:道千乘之國。
○ 勴也。見爾雅‧釋詁
○ 開也。國語‧楚語:敎之詩而爲之道。
○ 達也。國語‧晉語:夫成子道前志。
○ 引也。大戴記文王官人:深道以利。
○ 引也。見漢書‧溝洫志注。
○ 示之以道塗也。禮記‧學記:道而弗牽。
○ 訓也。國語‧晉語:則德以道諸侯。


2291 页 第 6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