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字:【𡭒 𤔧 𤔲 𦧦 𨐲 𨾱 司 辝 辞 辤】解释
○ 不受也。从辛受。受辛、宜辤之也。見說文【段注】經傳凡辤讓、皆作辭說字。固屬叚借。而學者乃罕知有辤讓本字。或又用辤爲辭說。而愈惑矣。禮經一書多言辭曰。謂其文辭如是也。聘禮之辭曰非禮也敢。則於辭爲逗。謂辤則其辭如是也。故鄭特注之以別於他處之言辭曰者。哀六年左傳。五辭而後許。釋文曰。辭本又作辤。〔按廣韻辭、辤、同。經傳多作辭。今依說文別辭辤爲二。而辭義之近辤者皆附辤。辭不重引。〕
○ 猶不從也。公羊哀三年傳:以王父命辤父命。
○ 讓也。禮記‧哀公問:固臣敢無辭而對。
○ 謝也。呂覽觀世:嬰可以辭而無棄乎。
○ 去也。呂覽‧行論:願辭不爲臣。
○ 禮辭。一辭而許也。再辭而許曰固辭。三辭曰終辭。不許也。見儀禮士冠禮賓禮辭許注
○ 遣也。左襄二十二年傳:辤八人者。而後王安之。
○ 通辭。魏志楊修傳:絕妙好辤。〔按世說新語。蔡邕題曹娥碑。黃絹幼婦。外孫𧆌臼。解之曰𧆌臼所以受辛。辤字也。段玉裁云。此正當作辭。可證漢人辤、辭、不別耳。朱駿聲云。叚借爲詞。〕


2422 页 第 1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