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字:【许】解释
○ 聽言也。見說文【段注】聽從之言也。
○ 從也。見玉篇
○ 聽也。見廣雅‧釋詁
○ 可也。見廣韻
○ 與也。公羊文九年傳:許夷狄者。
○ 諾也。呂覽‧首時:王子許。
○ 約與之也。史記‧高祖紀:何自妄許與劉季。
○ 信也。孟子‧梁惠王:則王許之乎。
○ 興也。孟子‧公孫丑: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 容也。見增韻
○ 所也。〔文選謝朓詩〕:良辰竟何許。
○ 猶此也。宋史楊萬里傳: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
○ 猶何也。〔古詩〕:相去復幾許。
○ 進也。詩下武:昭茲來許。
○ 國名。春秋隱十一年:公及齊侯鄭伯入許。【疏】地理志云。潁川郡許縣。故許國。魏武作相。改曰許昌。〔在今河南許昌縣東北。〕
○ 邑名。詩閟宮:居常與許。【箋】許田也。魯朝宿之邑。
○ 通鄦。史記‧鄭世家:鄦公惡鄭於楚。【注】鄦、與許同。許靈公也。
○ 姓也。廣韻:出高陽汝南。本自姜姓炎帝之後。太嶽之裔。其後因封爲氏。
解释許許。柹貌。詩伐木:伐木許許。〔按朱傳曰。眾人共力之聲。淮南子云。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


2315 页 第 4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