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解 异体字:【觧 𦴘】解释
分析之名也。見禮記經解疏。
解释○ 說也。荀子‧非十二子:閉約而無解。
○ 倦也。禮記‧雜記:三月不解。
○ 脫也。禮記‧曲禮:解履不敢當階
○ 放也。管子‧五輔:是故上必寬裕而有解舍。
○ 免也。漢書‧孔光傳:於法無所解。
○ 墮也。呂覽‧仲夏:鹿角解。
○ 落也。呂覽‧古樂:萬物散解。
○ 講也。見廣韻。
○ 開也。後漢任李萬邳劉耿傳贊:嚴城解扉。
○ 離散其心也。漢書‧陳餘傳:恐天下解也。
○ 削也。國語‧魯語:晉文公解曹地以分諸侯。
○ 折伏也。史記‧項羽紀:業已講解。
○ 文體之一。文心雕龍: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諜。解者釋也。解釋結滯。徵事以對也。〔按亦有設辭以釋意者。如韓愈進學解是。〕
○ 樂節也。古今樂錄:傖歌以一句爲一解。中國以一章爲一解。
○ 間也。後漢隗囂傳:勿用傍人解構之言。
○ 道家有尸解術。遺形體而化去也。史記‧封禪書:爲方仙道形解銷化。
○ 醫家謂汗出病退曰解。
○ 俗謂大小便曰大小解。
解释○ 卦名。坎下震上。易解:雷雨作。解。〔按解卦正義曰。解有兩音。解難之初。音古買反。旣解之後。音胡買反。〕
○ 曉也。見集韻。〔按今讀曉義之解爲舉蟹切。〕
○ 達也。荀子‧正論:今子宋子不能解人之惡侮。
○ 緩也。見易雜卦。
○ 悟心曰解。見聲類。
○ 物自分散也。孔安國書序:逃難解散。
○ 地名。左昭二十二年傳:王師軍于解。【注】洛陽西南有大解小解。
○ 縣名。漢置。屬河東郡。本春秋時晉之解梁城。當今山西臨晉縣東南。又唐置。屬河東道。當今山西直隷縣治。
○ 解解。戟多之貌。太玄干:何戟解解遘。
○ 姓也。廣韻:自唐叔虞食邑于解。後因氏。又解枇。複姓。後改爲解氏。見姓苑。
○ 同蟹。呂覽‧恃君:大解陵魚大人之居。〔山海經作大蟹。〕
○ 通嶰。漢書‧律曆志:昆侖之陰。取竹之解谷。【注】孟康曰。解、脫也。谷、竹溝也。取竹之脫無溝節者也。一說昆侖之北谷名也。晉灼曰。谷名是也。
○ 通澥。漢書揚雄傅:江湖之雀。勃解之鳥。【注】宋祈曰。一本勃解旁有水字。蕭該音義曰。案字林。渤海。別名也。字旁宜安水。
解释○ 節解也。史記‧呂后紀:君知其解乎。
○ 支節也。漢書‧賈誼傳: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
○ 茭解。接中也。周禮考工記:今夫茭解中有變焉。故校。【注】茭、弓檠也。茭解、謂接中也。
○ 同邂。正字通:解后卽邂逅。
○ 同懈。禮記‧月令:民氣解惰。
解释○ 除也。見集韻。
○ 聞上也。見類篇。
○ 發也。宋史職官志:入額人一任實滿四年。與解發赴銓。
○ 舉賢才也。宋史選舉志:天下之士。屛處山林。令監司守臣解送。
○ 鄕舉也。唐制。進士由鄕而貢曰解額。後俗又稱鄕試中首者爲解元。
○ 選拔也。國史補:外府不試而貢者。謂之拔解。
○ 發遣人物也。正字通:凡官司解報杻解。〔按解餉、解犯、皆此義。〕
○ 同廨。署也。商子墾令:高其解舍。
解 第 2200 页 第 19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