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
號 异体字:【𠳯 𤀃 号 嚎 虠 譹 諕】解释
○ 名也。周禮大祝:辨六號。【注】號、謂尊其名。更爲美稱。
○ 諡也。周禮職喪:詔其號。
○ 令也。呂覽‧懷寵:先發聲出號。
○ 召也。詩北山:或不知叫號。
○ 吿也。見廣雅‧釋詁。疏證:白虎通義云。號者。功之表也。所以表功明德。號令臣下者也。是吿之義也。
○ 呼也。以其善惡呼名之也。見釋名‧釋言語。
○ 稱舉之曰號。如史記云。項羽兵號稱百萬。晉書云。號爲竹林七賢之類。
○ 標識也。如國號商號記號符號之類。
○ 符語也。宋史韓世忠傳:先得賊軍號。隨聲應之。〔今所謂口號。〕
○ 名位也。國語‧楚語:而能知山川之號乎。
○ 始也。白虎通諡:號者始也。爲本。故不可變也。
○ 號筒。樂器也。銅製。長管。其下漸哆。近世軍中亦用之。
○ 徽號。旌旗之名也。禮記大傳:殊徽號。
○ 人之別字曰號。
解释○ 嘑也。見說文‧号部。【段注】嘑、各本作呼。今正。呼、外息也。與嘑義別。口部曰。嘑、號也。此二字互訓之證也。釋言曰。號、謼也。魏風傳田。號、呼也。以說文律之。謼呼皆假借字。號嘑者。如今云高叫也。
○ 鳴也。見廣釋釋詁。
○ 哭也。左宣十二年傳:號而出之。〔按有淚無聲曰泣。有聲無淚曰號。漢書劉向傳注。號、謂哭而且言也。〕
○ 雞鳴也。晉書律曆志:雞始三號。
○ 虎嘯也。見正字通。
○ 烏號。弓名。家語‧好生:楚共王出遊。亡烏號之弓。〔按烏號一本作烏皞。〕
號 第 1683 页 第 1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