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蘇 异体字:【甦 苏 蘓 穌】解释
○ 桂荏也。見說文。【段注】方言曰。蘇、亦荏也。關之東西或謂之蘇。或謂之荏。郭璞曰。蘇、荏類。是則析言之。則蘇、荏、二物。統言則不別也。桂荏、今之紫蘇。〔按本草綱目。蘇一名紫蘇。一名桂荏。詳荏字。〕
○ 木名。本草綱目:蘇方木、一名蘇木。樹似菴羅。葉若楡葉而無澀。抽條長丈許。花黃、子靑、熟黑。其木人用染絳色。
○ 息也。書仲虺之誥:后來其蘇。
○ 取也。離騷:蘇糞壤以充幃兮。
○ 取草也。史記‧淮陰侯傳:樵蘇後爨。
○ 寤也。楚辭‧橘頌:蘇世獨立。
○ 死而更生之名也。左襄十年傳:蘇而復上者三。
○ 猶索也。淮南‧脩務:蘇援世事。
○ 草也。見廣雅‧釋草。
○ 鳥尾也。所謂流蘇者。緝鳥尾、垂之若流然。見集韻引摯虞。
○ 滿也。見廣韻。
○ 悞也。見廣韻。
○ 扶蘇。小木名。詩山有扶蘇:山有扶蘇。又人名。史記‧秦始皇記:始皇長子扶蘇。
○ 屠蘇。酒名。荆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長幼以次拜賀。進屠蘇酒。
○ 胡蘇。九河之一。爾雅‧釋水:胡蘇。【注】禹所名也。東莞縣今有胡蘇亭。其義未詳。〔當今山東沂水縣境。〕
○ 江蘇。省名。元爲江浙行省。明爲江南行省。淸劃江、淮、揚、蘇、松、常、鎭、徐、泰、通、海、等地。置江蘇省。其領北接山東。西抵汝南。南連浙。東臨海。淸時首府有二。江寧置總督。蘇州駐巡撫。今裁府。領縣六十。首曰吳縣。
○ 宜蘇。山名。山海經‧中山經:宜蘇之山。其上多金玉。又獨蘇。山名。山海經‧中山經:獨蘇之山。無草木而多水。
○ 䔌蘇。白䓘也。見廣雅‧釋草。白䓘詳䓘字。
○ 假蘇。荆芥也。詳荆字。
○ 落蘇。茄之異名。詳茄字。
○ 蘇塗。國名。魏志東夷傳:諸國各有別色。名之爲蘇塗。
○ 蘇州。唐置。屬江南道。明改爲府。淸因爲江蘇省會。爲吳縣治。江蘇行省長官仍駐於此。淸光緖二十一年依一千八百九十六年中日馬關條約。開爲商埠。駐有英日領事。
○ 蘇蘇。疑懼貌。易震:震蘇蘇。釋文:蘇蘇。疑懼貌。又不安也。見易震釋文引鄭注。又躁動貌。見易震釋文引王肅注。又尸祿素餐貌。見易震釋文引馬注。又畏懼不安之貌。見易震疏。
○ 蘇人。亭名。後漢郡國志:襄國有蘇人亭。
○ 蘇丹。回人稱君之號。又地名。自西大西洋至東亞伯細尼高地、及紅海之廣漠地方。分上、下、東、西、蘇丹。埃及對此地極擴張權勢。英文Soudan。
○ 蘇彜士。埃及之都會。在該羅之東鐵道七十五哩。運河竣成以來。爲重大之商業地。此運河經十年始成。長一百哩。寬自一百五十呎至三百呎。爲印度至西洋之一大公道。英文Suez。
○ 通胥。文選‧左思賦:造姑蘇之高臺。【注】姑胥、卽姑蘇也。
○ 姓也。見集韻。
解释木名。詩、山有扶蘇。徐邈讀。見集韻。
解释相向格鬭者。荀子‧議兵:蘇刃者死。
蘇 第 1958 页 第 6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