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
藏 异体字:【𡍱 𢧿 匨 蔵】解释
○ 匿也。漢書通用臧字。从艸。後人所加。見說文新附。鈕氏新附考:按漢碑已有藏字。知俗字多起於分隸。
○ 懷也。國策‧齊策:藏怒以待之。
○ 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於身。
○ 潛也。呂覽‧圜道:衰乃殺。殺乃藏。
○ 戢也。見國策‧秦策注。
○ 深也。韓詩外傳:安知其奧藏之所在。
○ 猶隱也。山海經‧西山經:槐江之山。多藏琅玕黃金玉。
○ 猶障也。禮記‧禮運:義之修而禮之藏也。【注】藏若其城郭然。
○ 猶殘也。淮南‧說林:高鳥盡而强弩藏。【注】藏猶殘。喩不復用也。
○ 秋爲白藏。見爾雅‧釋天。【注】氣白而收藏。
○ 歸藏。黃帝易也。周禮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注】杜子春云。連山、宓戲。歸藏。黃帝。
○ 姓也。南宋藏凝之。
解释○ 草名。史記‧司馬相如傳:其卑溼則生藏莨蒹葭。【注】藏似薍而葉大。
○ 藏藏。茂也。見廣雅‧釋訓。疏證:陳風、東門之楊。其葉牂牂。傳云。牂牂然盛貌。與藏藏同。
○ 同贓。左文十八傳:掩賊爲藏。〔朱駿聲云。卽俗字之贜也。〕
解释○ 物所蓄曰藏。禮記‧月令:命百官。謹蓋藏。【注】藏、才浪反。又如字。
○ 西藏。地名。北界新疆靑海。東界四川雲南。西南與印度不丹尼泊爾接壤。分前藏後藏二部。前藏政權、由達賴喇嘛主之。後藏政權、由班禪額爾德尼主之。
○ 同臟。周禮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注】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小腸。〔按朱駿聲云。此卽俗字之臟也。〕
藏 第 1946 页 第 2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