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é;guā异体字:【𠮮 舌 𤯁】解释
○ 在口所以言別味者也。从干口。見說文【段注】干、犯也。言犯口而出之。食犯口而入之。〔按舌能知味。亦能出音。吐滋液。在口中能舒卷伸縮。其表有黏膜。神經血管滿布於中。感覺力較全體爲敏。〕
○ 言也。太玄飾:吐黃酋舌。【注】舌、言也。〔按舌可訓言。故多言謂之饒舌。〕
○ 泄也。舒泄所當言也。見釋名釋形體
○ 卷也。可以卷制食物使不落也。見釋名釋形體
○ 機也。見說苑說叢
○ 兵也。見說苑說叢
○ 箕星亦有舌。詩大東:維南有箕。載翕其舌。【箋】翕、猶引也。引舌者。謂上星相近。【疏】此獨爲箕者。由此星合聚相接其舌也。鄭以爲箕星踵狹而舌廣。言箕之上星相去近。故爲踵。因引之使相遠而爲舌也。
○ 射侯上下个曰舌。儀禮鄕射禮記:倍中以爲躬。倍躬以爲左右舌。【注】居兩旁謂之个。左右出謂之舌。
○ 鈴中發聲之具曰舌。書胤征:遒人以木鐸徇於路。:木鐸金鈴木舌。【疏】禮有金鐸木鐸。鐸是鈴也。其體以金爲之。明舌有金木之異。知木鐸是木舌也。
○ 舌人。官名。國語‧周語:而使舌人體委與之。【注】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 歧舌。國名。山海經海外南經:歧舌國在其東。一曰在不死民東。【注】其人舌皆歧。或云支舌也。
○ 反舌。國名。淮南‧地形:反舌民。【注】反舌民。語不可知。而自相曉。一說。舌本在前不向喉。故曰反舌也。南方之國名也。又鳥名。禮記‧月令:反舌無聲。【注】反舌。百舌鳥。
○ 麋舌。草名。爾雅‧釋草:萿麋舌。【注】今麋舌草春生。葉有似於舌。【疏】萿草春生。葉似麋舌。故萿一名麋舌。圖見萿字
○ 牛舌。草名。正字通:牛舌。芣苢別名。江東呼蝦蟇衣。山東名牛舌。
○ 長舌。山名。亦獸名。山海經‧南山經:長舌之山。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舌。【注】以山出此獸。因以名之。
○ 無舌。蟲名。本草綱目注:一名益符。主閉。
○ 卷舌。星名。漢書‧天文志:居卷舌東。〔按劉晝云。天有卷舌之星。人有緘口之銘。〕
○ 姓也。越大夫舌庸。又羊舌。複姓。左宣十五年傳:羊舌職。


1670 页 第 1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