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
至 异体字:【𦤶 至 𦤹】解释
○ 鳥飛從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見說文。
○ 極也。易坤:至哉坤元。
○ 來也。禮記‧樂記:物至知知。
○ 行也。禮記‧樂記: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
○ 眾也。孟子‧滕文公:園囿汙池。沛澤多而禽獸至。
○ 下也。易臨:至臨无咎。
○ 甚也。孟子‧萬章:充類至義之盡也。
○ 善也。管子‧法法:夫至用民者。
○ 通也。國語‧楚語:至於神明。
○ 大也。國策‧秦策:法令至行。
○ 成也。呂覽‧權勳:則大忠不至。
○ 深也。國語‧晉語:固皆至矣。
○ 實也。漢書‧東方朔傳:非至數也。
○ 動也。素問平人氣象論: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
○ 達也。見玉篇。
○ 到也。見玉篇。
○ 盡理也。管子‧侈靡:女言至焉。
○ 猶得也。呂覽‧情欲:理奚由至。
○ 一守而不變也。荀子‧議兵:夫是之謂三至。
○ 相及而殊上事之文也。論語‧爲政: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 至日。冬至之日也。易復:先王以至日閉關。
○ 至德。孝悌也。孝經:先王有至德要道。又中和之德也。周禮師氏:一曰至德。
○ 至掌。蟲名。爾雅‧釋蟲:蛭蝚至掌。〔按郭注云。未詳。本草。水蛭。別錄。一名蚑。一名至掌。衍義、一名馬蟥。今俗謂之馬黃。〕
○ 至不至。猶言當不當也。荀子‧正論:不知逆順之理。大小至不至之變者也。
○ 至尊天子也。文選‧張衡賦:降至尊以訓恭。
○ 不至。不親夫以孝舅姑也。禮記‧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
○ 冬至。夏至。節氣名。見後漢律曆志。
○ 不離於眞謂之至人。見莊子‧天下。
○ 通志。荀子‧正論:是王者之至也。【注】至當爲志。所以志識遠近也。
解释單至。輕發皃。見集韻。又人名。見列子‧力命。
至 第 2155 页 第 8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