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g;jīng异体字:【𤔊 𦀇 坕 巠 经 𤔕】解释
○ 織絲從也。見說文【段注】古謂橫直曰衡。字本不作縱。後人妄以代之。織之從絲謂之經。必先有經而後有緯。〔按許書緯下云。織橫絲也。可知經直。緯、橫。〕
○ 南北之道謂之經。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按今地理學曰。誌赤道南北之距離者、謂之緯度。誌子午線東西之距離者、謂之經度。〕
○ 常也。左宣十二年傳:政有經矣。
○ 法也。左宣十二年傳:武之善經也。
○ 理也。莊子‧漁父:而經子之所以。
○ 義也。易頤:拂經于丘頤。【注】經、猶義也。
○ 猶治也。左昭二十五年傳:爲夫婦外內。以經二物。【注】夫治外。婦治內。各治其物。
○ 過也。漢書‧五行志:還經魯地。【注】經者、道出其中也。〔今俗言經由、經歷。卽此義。〕
○ 歷也。文選‧張衡賦:街衢相經。
○ 行也。淮南‧原道:經紀山川。
○ 道也。呂覽‧知分:利害之經也。
○ 絞也。見廣雅‧釋詁
○ 示也。見廣雅‧釋詁
○ 制分界也。周禮遂人:以土地之圖。經田野。造縣鄙𠛬體之法。【注】經、𠛬、體、皆謂制分界也。
○ 爲里數也。周禮天官序官:體國經野。【注】經、謂爲之里數。
○ 度之也。詩靈臺:經始靈臺。
○ 縊也。公羊昭十三年傳:靈王經而死。【注】經、謂懸縊而死也。
○ 繫也。史記‧田單傳:遂經其頸於樹枝。
○ 經書也。文心雕龍云。三極彝訓、其書曰經。經也者、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敎也。博物志云。聖人制作曰經。賢者著述曰傳。自禮記經解言詩書樂易禮春秋爲經。後遂有三經、五經、六經、七經、九經之稱。近別禮爲三。春秋兼三傳。加孝經、論語、孟子、爾雅、與易詩書合爲十三經。引伸之凡道釋回景四敎醫樹藝之載籍、亦謂之經。
○ 兵書也。國語‧吳語:挾經秉枹。
○ 始也。鬼谷子抵巇:經起秋毫之末。
○ 動搖也。淮南‧精神:熊經鳥伸。【注】經、動搖也。〔按後漢華佗傳注。熊經、若熊之攀枝自懸也。攀枝自懸。則必動搖矣。〕
○ 略也。孟子‧滕文公:夫仁政必自經界始。【注】經、亦略也。
○ 角音別名。爾雅‧釋樂:角謂之經。
○ 脈也。素問金匱眞言論:經有五風。【注】經、謂經脈。所以流通營衞血氣者也。
○ 數名也。御覽風俗通:十兆謂之經。
○ 經紀。天文進退度數也。禮記‧月令:毋失經紀。〔按二十八宿隨天左轉、爲經。〕
○ 經營。往來之貌。文選傅毅賦:經營切儗。
○ 經綸。匡濟也。易屯:君子以經綸。
○ 經水。常川也。素問離合眞邪論:地有經水。【注】經水者。謂海水、瀆水、渭水、湖水、沔水、汝水、江水、淮水、漯水、河水、漳水、濟水也。又女子天癸亦曰經水。言其月至有常也。故又曰月經。
○ 榮經。水名。寰宇記:榮經水在榮經縣東一里。出巖道靑山下。〔按榮經水與卭水。多混爲一。其誤實甚。榮經水不但與卭水有別。榮、經、亦各爲一水。榮經縣北曰榮水。南曰經水。經出瓦屋山。榮出相公嶺。瓦屋山在縣西南。相公嶺在縣正西。經水自縣東南。西北流經縣東。至城北與榮水合流。卽總名曰榮經水。〕
○ 經生。博士也。後漢蔡元傳:若乃經生所處。不遠萬里之路。
○ 經歷。前代官名。詳歷字。
○ 經濟。謂經國濟民也。自日本人譯英語Political Economy爲經濟。吾國因譯爲計學。義乃與舊異。
○ 姓也。晉經曠。明濠州耆老經濟。
解释○ 經緯也。見集韻
○ 織也。集韻
○ 徑也。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見釋名釋典藝


2047 页 第 6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