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
猴 解释
○ 夒也。見說文。通訓定聲:一名爲。一名母猴。聲轉曰沐猴。曰獮猴。其大者曰貜。其愚者曰禺。其靜者曰蝯。亦作猨作猿。〔本草綱目按白虎通云。猴、候也。見人設食伏機。則憑高四望。善候者也。猴好拭面如沐。故謂之沐。而後人誤沐爲母。又誤母爲獼。愈譌愈失矣。猴處處深山有之。狀如人。眼如愁胡。而頰陷有嗛。嗛、音歉。藏食處也。腹無脾。以行消食。凥無毛而尾短。手足如人。亦能竪行。聲嗝嗝若欬。孕五月而生。生子多浴於㵎。其性躁動害物。抱朴子云。八百歲變爲猨。〕
○ 山名。明一統志:猴嶺山在河南懷慶府濟源縣西北五十里。
○ 果名。西京雜記:查有三種。內有猴查。梅有七種。內有猴梅。
○ 草名。本草綱目:鹿角菜、一名猴葵。骨碎補、一名猴薑。毛莨、一名猴蒜。南燭、一名猴菽草。
猴 第 1277 页 第 7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