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
犯 异体字:【𤜛 𤝑 𢒿】解释
○ 㑴也。見說文。【段注】本謂犬。叚借之爲人。
○ 勝也。見爾雅‧釋詁。
○ 突也。見小爾雅廣言。
○ 衂也。見廣雅‧釋詁。
○ 違也。周禮大司馬:犯令陵政則杜之。
○ 干也。禮記‧文王世子:不以犯有司。
○ 僭也。禮記‧坊記:民猶犯齒。
○ 觸也。淮南‧脩務:犯津關。
○ 害也。國語‧周語:水火之所犯。
○ 逆也。國語‧晉語:是犯也。
○ 敗也。國語‧楚語:潰而所犯必大矣。
○ 遭也。淮南‧主術:犯患難之危。
○ 躐也。禮記‧檀弓:犯人之禾。
○ 陵也。國語‧周語:其語犯。【注】陵犯人也。
○ 忤也。禮記‧檀弓:事親有隱而無犯。
○ 自下觸之曰犯。史記‧天官書:其入守犯太微。〔按星辰逆亂行次亦曰犯。蘇軾云。月犯少微。又後漢順帝紀熒。惑犯南斗注。謂。七寸光芒相及。〕
○ 有罪之人曰犯。或曰犯人。或曰罪犯。
○ 詞曲移換宮商曰犯。如周邦彥吉了犯。姜𧃰、淒涼犯之類。
犯 第 1261 页 第 13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