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ěi;luò;解释
○ 水名。書‧禹貢:浮于濟漯。【疏】地理志云。漯水出東郡東武陽。至樂安千乘縣入海。過郡三。行千二十里。〔按漯水、說文作濕水。字彙曰。或省作𤂽。後以濕爲乾溼之溼。而𤂽又轉爲漯字。淸一統志曰。武水在山東朝城縣北。卽古漯水。朝城卽漢之東武陽也。〕
○ 漯陰。縣名。漢置。屬平原郡。當今山東臨邑縣西十里。
○ 漯沃。縣名。漢稱溼沃。屬千乘郡。晉改爲漯。屬冀州樂陵國。當今山東蒲臺縣北。
○ 滀漯。攢聚貌。文選‧木華賦:𣽴濆淪而滀漯。
解释水名。出鴈門。或作灅、㶟。見集韻。〔按說文㶟水出鴈門陰館累頭山。東入海。字當從說文爲正。〕


1075 页 第 7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