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
湘 解释
○ 湘水。出零陵縣、陽海山。北入江。見說文。通訓定聲:出今廣西桂林府興安縣海陽山。與灕水同源。經湖南長沙府湘陰縣。至磊石山。分爲二派。又合入洞庭湖。曰湘口。許云入江。未詳。〔按水道提綱云。湘水自源至湘口。行二千餘里。會桂林、永州、寶慶、衡州、長沙、五府。道郴、武岡、桂陽、諸州水。爲洞庭上源。〕
○ 烹也。詩采蘋:于以湘之。傳:亨也。釋文:亨、本又作烹。煮也。〔朱駿聲云。假借爲𩰱。〕
○ 江名。水道提綱:湘江出遵義府治遵義縣北境桐梓縣南境之龍巖山。兩源。一東南流。一南流而合。曲曲東南。經府城東北。又東南有桃溪來會。又東流數十里。有洪江自北來會。又東南數十里。有鹿塘河。北自綏陽縣來會。又南流九十里。折東南流五十里。入烏江。〔按此湘江、與沅湘別。貴州遵義。今廢府存縣。〕
○ 湖名。淸一統志:湘湖在浙江蕭山縣西二里。周八十里。本民田。四面距山。田皆低窪。山水四溢。蕩爲一壑。宋政和間。縣令楊時。因以爲湖。溉田千餘頃。
○ 山名。史記‧五帝紀:南至于江。登熊湘。正義:湘山一名編山。在岳州巴陵縣南十八里。〔按淸一統志云。君山在巴陵縣西南洞庭湖中。一名湘山。亦稱洞庭山。〕
○ 湘君。舜之二妃也。列女傳:二妃死於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按韓退之黃陵廟碑云。湘旁有廟、曰黃陵。以祠堯之二女、舜二妃者。秦博士對始皇帝云。湘君者。堯之二女、舜妃者也。劉向鄭玄亦皆以二妃爲湘君。而離騷九歌。旣有湘君。又有湘夫人。王逸以爲湘君者。自其水神。而謂湘夫人乃二妃也。山海經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郭璞以二女爲天帝之女。以余考之。璞與王逸俱失也。堯之長女娥皇爲舜正妃。故曰君。其二女女英。自宜降曰夫人也。〕
○ 州名。晉置。當今湖南長沙縣治。
○ 湘潭。縣名。唐置。屬潭州。卽今湖南湘潭縣。淸光緖三十二年。自行開爲商埠。
○ 湘省。湖南省之別稱。
湘 第 1039 页 第 5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