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
湖 解释
○ 大陂也。揚州濅有五湖。濅、川澤所仰以溉灌也。見說文。【王注】:或謂揚州之湖有五。或謂五湖爲震澤。震澤卽具區。皆非也。虞翻川瀆記。太湖、東通松江。南道霅溪。西通荆溪。北通滆湖。東達韭溪。凡五道。謂之五湖。韋昭曰。五湖者。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實一湖也。胡氏渭曰。揚州澤藪爲具區。其浸五湖。浸卽後世所謂湖也。澤藪水淺。或贏或縮。湖則渟蓄淵深。四時不改。今太湖自包山以西。水極淵深。卽古之五湖。而平望八赤震澤之間。水瀰漫而甚淺。則古之具區也。澤浸之別以此。〔按太湖在今江蘇境。〕
○ 言流瀆四面所猥也。見風俗通山澤。
○ 深水也。漢書‧元帝紀:江海陂湖園池。
○ 水名。又、縣名。水經河水注:河水又東逕湖縣故城北。昔范叔入關。遇穰侯于此矣。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廣員三百仞。又北逕湖縣東。而北流入于河。〔按縣當今河南閿鄕縣。縣東湖水在焉。又、山海經東山經。藟山。湖水出焉。東流流于食水。畢沅曰。疑卽地理志之巨淀湖水。無以定之。〕
○ 湖廣。湖南湖北之總稱。元置行省。明洪武九年。改置湖廣布政使司。正統三年。設湖廣巡撫。崇禎間。設總督。淸沿明制。康熙三年。始分爲兩省。惟湖廣總督仍舊稱。
○ 湖灌。山名。又、水名。山海經‧北山經:姑灌之山。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湖灌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海。
○ 馬湖。元路名。明改府。淸仍之。當今四川屛山縣。
○ 州名。唐置。明改府。淸仍之。當今浙江烏程等縣境。
○ 孰湖。獸名。山海經‧西山經:嵫崦之山。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是好舉人。名曰孰湖。
湖 第 1039 页 第 2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