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
渾 异体字:【𡇯 渾】解释
○ 混流聲也。一曰洿下皃。見說文。【桂注】渾混聲相近。史記司馬相如傳。汩乎渾流。文選作混流。七命。溟海渾濩。涌涌其後。李善引本書流聲也。玉篇。渾、水濆涌之聲也。
○ 濁也。〔蘇軾詩〕:汲盡階前井水渾。
○ 羈縻。州名。唐置。屬關內道。當在陝西靖邊縣西。
○ 渾渾。大也。見廣雅‧釋訓。曹憲音魂。
○ 肧渾。玄黃未判貌。文選郭璞賦:類肧渾之未凝。〔言如肧胎之渾然也。〕
○ 渾天。古測天儀器也。益部耆舊傳:漢武帝時。洛下閎明曉天文。於地中轉渾天。定時節。
○ 渾夕。山名。山海經‧北山經:北嶽之山。又北八十里。曰渾夕之山。
○ 如渾。水名。水經㶟水注:如渾水出涼城旋鴻縣西南五十餘里。東流逕故城南北。俗謂之獨谷孤城。水亦卽名焉。〔按今山西大同縣東北四十里有如軍水。淸一統志云。水自塞外南流入。又南至縣東入桑乾河。今名御河。〕
○ 陸渾。地名。春秋宣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集說:杜預曰。允姓之戎。居陸渾。在秦晉西北。僖二十二年。秦晉遷之于伊川。遂從戎號。趙鵬飛曰。陸渾在伊洛之間。逼近王城。〔按今河南嵩縣東北五十里有陸渾故城。卽春秋陸渾之地。漢因之置縣。屬弘農郡。〕
○ 鹿渾。海名。魏書太祖紀:帝西征次鹿渾海。襲高車袁紇部。大破之。
○ 烏羅渾。北狄國名。唐書烏羅渾傳:烏羅渾。或曰烏洛信。直京師東北六千里。東靺鞨。西突厥。南契丹。北烏桓。大抵風俗皆靺鞨也。
○ 吐谷渾。西羌部名。通典邊防:吐谷渾。本遼東鮮卑也。西晉時。酋徒河涉歸有二子。長曰吐谷渾。屬永嘉之亂。始度隴西。止於枹罕。而後子孫據有甘松之南。洮水之西。南極於白蘭。在益州西北。至其孫葉延。以吐谷渾爲氏。〔按所據地。卽今靑海。〕
○ 渾不似。曲名。席上腐談:王昭君琵琶壞。使人重造。而其形小。昭君笑曰。渾不似。今訛爲胡撥四。
○ 姓也。古今姓氏書辯證:出自姬姓。周宣王母弟鄭桓公友。友孫穆公之子偃。字子游。其孫爲游氏。游氏之孫罕子寬。又別爲渾氏。河南渾氏。出自匈奴渾邪王。隨拓拔氏徙河南。因以爲氏。又屯渾。複姓。古今姓氏書辯證:太昊之佐屯渾氏。其後爲氏。又谷渾。複姓。古今姓氏書辯證:後魏改姓渾。
解释○ 墜也。見爾雅‧釋詁。【注】汱渾皆水落貌。
○ 盛也。見方言。【注】們渾。肥滿也。箋疏:們卽懣之俗字。們渾猶懣渾。亦盛滿之義耳。
○ 大也。文選‧班固賦:渾元運物。流不處兮。
○ 雜也。漢書‧董仲舒傳:賢不肖渾淆。
○ 齊也。文選孫綽賦:渾萬象以冥觀。
○ 渾渾。水流貌。荀子‧富國:渾渾如泉源。又洪流也。法言問神:渾渾若川。又水濆涌之聲也。山海經‧西山經:其源渾渾泡泡。又脈氣濁也。素問脈要精微論:渾渾革至如湧泉。
○ 渾脫。舞名。通鑑唐紀:中宗宴近臣。令各效伎藝爲樂。將作大將宗晉卿、舞渾脫。【注】長孫無忌以烏羊毛爲渾脫氈帽。人多效之。謂之趙公渾脫。因演以爲舞。
○ 俗呼婦曰渾家。元典章:萬戶千戶裡。有底渾家孩兒。也敎依例當差。
○ 渾敦。人名。卽驩兜也。左文十八年傳:謂之渾敦。【注】謂驩兜。渾敦。不開通之貌。【疏】服虔用山海經以爲驩兜人面馬喙。渾敦亦爲獸名。又神名。莊子‧應帝王:中央之地爲渾沌。
○ 混或字。集韻:混。豐流也。一曰雜流。或作渾。
○ 通倱。集韻:倱。不慧也。通作渾。
解释滾或字。集韻:滾。大水流貌。或作渾。
渾 第 1035 页 第 9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