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海 异体字:【𣴴 𣳠】解释
○ 天池也。以納百川者。見說文。【段注】凡地大物博者皆得謂之海。〔按通訓定聲云。海勢圓。就地心也。海味鹹。溼熱之氣蒸也。海色綠。穹蒼之映。雲霧不能隔也。〕
○ 晦也。主承穢濁。其色黑而晦也。見釋名‧釋水。〔按古微書、尙書考靈曜。海之言昏晦無所睹也。義同。〕
○ 水之委也。禮記‧鄕飮酒義:祖天地之左海也。
○ 物產饒富之地曰海。漢書‧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注】關中物產饒富。是以謂之陸海也。
○ 人眾所聚亦曰海。如稱人海、宦海、之類。
○ 學術之淵藪亦曰海。如稱學海、文海。又書名篇海、玉海之類。
○ 京師稱苑囿之池曰海。淸一統志:西華門之西爲西苑。入苑門。卽太液池。其上源自玉泉山。合西北諸水。至地安門水門流入。匯爲大池。池上跨長橋。橋北稱北海。橋南稱中海。瀛臺以南稱南海。
○ 酒杯也。乾𦠆子:有銀海。受一斗。以手捧飮。將海覆地。以足踏之。
○ 四海。猶四方也。周禮校人:凡將事於四海山川。〔按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周禮調人注引爾雅。作九夷八蠻六戎五狄謂之四海。〕
○ 天海。星名。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 海王。太陽系第八位之行星。有衞星一。每百六十八年九個月。繞太陽一周。英文Neptune
○ 海若。神名。楚辭‧遠游:令海若。舞馮夷。
○ 渤海。郡名。漢置。屬冀州。今直隸滄縣東。南有渤海故城。又縣名。北魏置。屬東彭城郡。當今江蘇東海縣境。
○ 東海。郡名。漢置。屬徐州。故城在今山東郯城縣西南三十里。
○ 南海。郡名。漢置。屬交州。今爲廣東南海縣治。
○ 北海。郡名。漢置。其故城在今山東昌樂縣南五十里。又港名。在廣東合浦縣。淸光緖二年。依一千八百七十六年中英烟臺條約。開爲商埠。
○ 西海。縣名。漢置。屬徐州瑯琊國。當今山東日照縣西。
○ 州名。唐置。屬河南道。後均因之。卽今江蘇東海縣治。淸光緖三十年。自行開爲商埠。
○ 上海。縣名。元置。屬松江府。漢海鹽、婁、二縣地。明淸因之。卽今江蘇上海縣治。據黃浦吳淞之口。又名申江。或曰滬江。爲東亞第一商場。淸道光二十二年。以鴉片之戰。依一千八百四十二年南京條約。開爲商埠。
○ 海拉爾。地名。屬黑龍江。又名呼倫貝爾。淸設呼倫廳治於此。在海拉河左岸。故名。淸光緖二十九年。依一千九百零四年中日協約。開爲商埠。
○ 海牙。外國地名。荷蘭國之首都也。萬國國際公會。恆開於其地。英文Hague。
○ 海市。海氣也。三齊略記:海上蜃氣。時結樓臺。名海市。〔按光學家言。因海上空氣疏密相間。遂能將城市屈曲折光而映於人目。非眞市也。〕
○ 銀海。謂眼也。〔蘇軾詩〕:光搖銀海眩生花。
○ 海月。江瑤柱也。〔文選謝靈運詩〕:挂席拾海月。
○ 海綿。下等動物也。其體具單獨之骨體。羣生海中。謂之海綿動物。
○ 通晦。老子:澹兮其若海。釋文:海、本作晦。
○ 姓也。明海瑞。史有傳。
海 第 1001 页 第 8 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