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
沱 异体字:【𣴾 𣵺 𣵻 沲】解释
○ 江別流也。出㟭山東。別爲沱。見說文。【段注】毛傳曰。沱、江之別者。按今說文衍流字。禹貢曰。岷山道江。東別爲沱。按荆州、梁州、皆有沱。道江之東別爲沱。自當謂梁州者。〔按梁州之沱。在今四川郫縣北。一名渒江。至瀘州復入江。俗稱外江。荆江之沱。在今湖北江陵縣。入漢。卽夏水。〕
○ 江水溢出爲沱。見爾雅‧釋水。
○ 涕垂貌。易離:出涕沱若。釋文:荀作池。一本作沲。
○ 滂沱。大雨貌。詩漸漸之石:俾滂沱矣。〔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引作池。〕
○ 虖沱。水名。山海經‧北山經:泰戲之山。虖沱之水出焉。〔按本篇、亦作虖池。禮記禮器、作惡池。穆天子傳、作虖沲。後漢書光武紀、作呼沱。在今直隸山西境。〕
解释○ 水皃。見集韻。
○ 或作𣵺。瀢𣵺。沙石隨水之貌。文選郭璞賦:碧沙瀢𣵺而往來。
○ 或作沲。潭沲。隨波之貌。文選郭璞賦:與波潭沲。
解释同池。見集韻。
沱 第 970 页 第 7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