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解释
○ 至也。本也。从氏。下箸一。一。地也。見說文‧氐部。〔通訓定聲:此字實卽柢之古文。蔓根曰根。直根曰氐。〕
○ 歸也。漢書‧禮樂志:大氐皆因秦舊事焉。
○ 猶略也。史記‧秦始皇紀:大氐盡畔秦吏。
○ 氐惆。猶懊憹也。方言:江湘之閒。頓愍或謂之氐惆。南楚、飮毒藥悶。謂之氐惆。愁恚㥽憒。毒而不發。謂之氐惆。箋疏:氐惆雙聲字。蓋形容之詞。今吳俗謂小兒煩懣懊惱。聲如躋遭。卽氐惆之轉也。注云氐惆猶懊憹者。懊憹轉言之卽懊惱矣。
○ 通抵。漢書‧食貨志:天下大氐無慮皆鑄金錢。【注】師古曰。氐、讀曰抵。
○ 通邸。詩節南山:維周之氐。正義:毛讀從邸。若四圭爲邸。故爲本。言是根本之臣也。〔按傳訓氐爲本。以此推知毛讀從邸也。鄭箋云。氐當作桎鎋之桎。與毛異義。〕
解释氐道。地名。在廣漢。見集韻。〔按漢隴西郡有氐道縣。師古曰。氐、夷種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氐音丁奚反。與此異讀。地在今甘肅淸水縣西南。存以備攷。〕
解释氐池。縣名。在今甘肅山丹縣西南。
解释○ 西方夷狄國也。詩殷武:自彼氐羌。
○ 賤也。漢書‧食貨志:其價氐賤減平者。聽民自相與市。【注】師古曰。賤則爲氐。
○ 二十八宿之一。今立夏節子初三刻十一分之中星。
○ 墨神曰回氐。見致虛閣雜俎
○ 同低。漢書‧食貨志:封君皆氐首仰給焉。【注】師古曰。氐首、猶俯首也。
解释東方宿名。見集韻


807 页 第 4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