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母 异体字:【𣫬】解释
○ 牧也。从女。象懷子形一。曰象乳子也。見說文‧女部。【段注】牧者、養牛人也。以譬人之乳子。其中有兩點者。象人乳形。
○ 冒也。含生己也。見釋名釋親屬。
○ 生時之稱也。禮記‧曲禮:生曰母。死曰妣。
○ 由母而上通稱曰母。如爾雅釋親、王母。曾祖王母。高祖王母之類。
○ 宗族之旁支亦稱母。如爾雅釋親、世母。叔母。從祖母。族祖母之類。
○ 母黨亦多稱母。如爾雅釋親、母之妣爲外王母。母之王妣爲外曾王母。母之姊妺爲從母之類。
○ 乳母亦曰母。國語‧越語:生三人。公與之母。
○ 尊親之辭也。詩南山有臺:民之父母。
○ 老婦之通稱也。史記‧淮陰侯傳:信釣城下。諸母漂。
○ 地也。易說卦:坤地也。故稱乎母。
○ 道也。老子:而貴食母。
○ 本也。老子:以爲天下母。
○ 重也。漢書‧食貨志:重爲母。
○ 禽獸之牝者也。孟子‧盡心:五母雞。二母彘。
○ 凡物有大小。小者皆曰子。大者皆曰母。如詩盧重環傳。重環。子母環也。易說卦坤爲子母牛。又錢有子母錢。本曰母。息曰子。一云重曰母。輕曰子。
○ 字母。文字之所自出。如西文之ABCDE等是。中國舊無字母之說。唐釋神珙以後。始立見溪羣疑等三十六母。乃效西域文字爲之。與倉史以來造字源流無涉。
○ 嫫母。黃帝次妃。生蒼林。古之醜女。嫫。一作悔、𡠜。母、一作姆。詳𡠜字。
○ 颶母。暴風也。嶺表志:春夏間有暈如虹。必起颶風。謂之颶母。又嶺南有瘴母。見鄭熊番禺雜記。
○ 十母。謂甲乙之屬十干也。十二支爲十二子。見史記‧律書。
○ 開母。山名。淮南‧墬形:江流至于開母之北。【注】開母。山名。在東海中。
○ 寧母。地名。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盟于寧母。〔當今山東魚臺縣東北境。〕
○ 勝母。里名。史記‧鄒陽傳:里名勝母。而曾子不入。
○ 寶母。美石名。所以集寶者。見祥異記。又珠母。大珠在中。小珠環之。〔楊衡詩〕:潮盡收珠母。
○ 鬼母。神名。見括異志。
○ 胡母。複姓。胡母班。見後漢獻帝紀。
○ 蟁母。鳥名。爾雅‧釋鳥:顚蟁母。又鴽、鴾母。鳥名。見爾雅‧釋鳥。
○ 貝母。草名。爾雅‧釋草:莔、貝母。
○ 麻母。草名。爾雅‧釋草:茡、麻母。
○ 益母。草名。本名茺蔚。又名益明。貞蔚。爾雅名蓷。又曰野天麻。俗呼爲猪麻。見本草。
○ 知母。草名。一名蚳母。蝭母。又名土參。水參。見本草。
○ 雲母。礦物。亦稱雲英。通常爲曡葉狀。底面平行。儼如薄板。上等者色透明。富彈性力。且不易爲水火所損傷。最宜作窗戶及煖鑪之門。以代玻璃。其碎屑以油漆和之。又可供塗飾之用。
○ 水母。一名海蛇。腔腸動物。形如張傘。體下之中央。垂如柄之物。其端有孔。是爲口。體之中心。有一竅。是爲胃。口之四周。有四箇以上之觸手。海中人以明礬及鹽漬之。以供食料。
解释熬餌也。禮記‧內則:煎醢加黍上沃以膏、曰淳母。【注】母、讀曰模。模、象也。作此象淳熬。
母 第 851 页 第 6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