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
毀 异体字:【𡒂 𢾌 𪑺 䛼 毀 燬 譭 䃣】解释
○ 缺也。見說文‧土部。【段注】缺者、器破也。因爲凡破之偁。
○ 壞之也。春秋文十六年:毀泉臺。
○ 虧也。見廣雅‧釋言。
○ 破也。見孝經釋文引蒼頡。
○ 去也。禮記‧儒行:毀方而瓦合。【注】去己之大圭角。下與小人合也。
○ 敗也。國策‧秦策:壹毀魏氏之威。
○ 滅也。左莊三十年傳:自毀其家。
○ 折也。國策‧魏策:王不搆趙。趙不不以毀搆矣。【注】搆、合其戰也。毀、折也。言趙不能以毀折之兵。獨與秦戰。
○ 徹也。禮記‧雜記:至于廟門不毀牆。
○ 訾也。論語‧衞靈公:誰毀誰譽。
○ 謗也。國策‧齊策:每言、未嘗不毀孟嘗君也。
○ 謂憔悴將滅性也。禮記‧檀弓:毀不危身。
○ 毀齒。小皃齒落更生也。白虎通嫁娶:男八歲毀齒。女七歲毀齒。
○ 毀事。禳除殃咎之屬也。周禮牧人:凡外祭。毀事用尨。
○ 毀廟。親過高祖之廟也。公羊文二年傳:毀廟之主。
解释毀俗字。見正字通毀注。
毀 第 897 页 第 1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