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zhēng异体字:【𣥔 𧾸 㱏 𠙺】解释
○ 歲之首月也。夏以孟春月爲正。殷以季冬月爲正。周以仲冬月爲正。見白虎通三正
○ 室之向明處也。詩斯干:噲噲其正。
○ 射侯之中也。禮記‧射義:發而不失正鵠者。〔按正有數說。射義注云。畫布曰正。詩猗嗟不出正兮。釋文。畫五采曰正。則正之質地不同。周禮司裘。設其鵠。司農注。二尺曰正。周禮射人。九節五正。【注】四尺曰正。則正之尺寸亦不同。〕
○ 鳥名。齊魯之間。名題肩爲正。正、鵠。皆鳥之捷黠者。見儀體大射儀注
○ 正月亦稱一月。書武成:惟一月壬辰。
○ 通征。周禮諸子:以均法治之。弗正。【疏】正音征。爲賦稅也。
解释○ 是也。从一。一以止。見說文‧正部
○ 猶止也。詩終風序:見侮慢不能正也。
○ 正者、所以止過而不及也。見管子‧法法
○ 正者、禀五常之性也。見論衡命義
○ 政也。漢書‧陸賈傳:夫秦失其正。〔按故書正多爲政。說見周禮注。〕
○ 質也。離騷:指九天以爲正。【注】謂質正其是非也。
○ 中也。文選‧張衡賦:農祥䢅正。
○ 雅也。呂覽‧古樂:有正有淫矣。
○ 要也。見廣雅‧釋言
○ 君也。見廣雅‧釋詁
○ 謂矜莊也。禮記‧曲禮:正爾容。
○ 問事是非也。論語‧學而:就有道而正焉。
○ 行無傾邪也。周禮小宰:四曰廉正。
○ 方直不曲謂之正。見賈子道術。〔按禮記玉藻士前後正疏云。正、謂不衺也。直而不衺謂之正。方而不衺亦謂之正。〕
○ 主也。呂覽‧君守:可以爲天下正。
○ 猶聽也。周禮夏官序官:家司馬各使其臣以正於公司馬。
○ 常也。孟子‧滕文公:以順爲正者。妾婦之道也。
○ 定也。周禮宰夫:歲終則令羣吏正歲會。
○ 平也。離騷:名余曰正則兮。
○ 平之也。禮記‧月令:正權概。
○ 決也。詩文王有聲:維龜正之。
○ 治也。呂覽‧順民:湯克夏而正天下。
○ 執而治其罪也。周禮大司馬:賊殺其親則正之。
○ 釐辨也。論語‧子路:必也正名乎。
○ 難致之謂正。見韓非詭使
○ 危言不干德曰正。見周書武順
○ 以物爲憑曰正。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笄。
○ 三右一長曰正。見周書武順
○ 長也。左隱六年傳:翼九宗五正。【注】五正。五官之長。
○ 亭長也。見〔莊子知北遊正獲之問于監市釋文引李注。〕
○ 嫡也。穀梁隱四年傳:諸侯與正而不與賢也。〔後世謂嫡妻曰正室。卽此義。〕
○ 猶善也。儀禮士喪禮:決用正。
○ 斗建也。素問六節藏象論:表正於中。
○ 始也。後漢陳寵傳:天以爲正。周以爲春。
○ 王也。淮南‧天文:故五月火正而水漏。十一月水正而陰勝。
○ 誠也。論語‧述而:正唯弟子不能學也。鄭注:魯讀正爲誠。
○ 猶恰也。〔賈㠀詩〕:三月正當三十日。
○ 預期也。孟子‧公孫丑:必有事焉而勿正。
○ 朼載也。周禮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注】正、謂載朼之。朼、亦作匕。
○ 官名。左成十八年傳:師不陵正。【注】軍將命卿也。〔按此官之尊者。禮記王制。史以獄成吿于正。【注】用禮鄕師之屬。此官之卑者。〕
○ 丘名。爾雅‧釋丘:水出其右。正丘。
○ 內外賓服曰正。見周書諡法
○ 朝覲曰朝正。左文三年傳:昔諸侯朝正于王。【注】謂朝而受其政敎也。
○ 四時和爲通正。見爾雅‧釋天
○ 日中爲正陽。見莊子‧逍遙遊釋文引李注
○ 先正。先賢也。書說命:昔先正保衡。又先臣也。書文侯之命:亦惟先正。
○ 宗正。星名。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又官名。前代有宗人府宗正。
○ 立正。今世軍人所行禮式也。
○ 姓也。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有正帛。又複姓。漢有正令官。


1291 页 第 3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