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
條 异体字:【𣒼 条 樤】解释
○ 小枝也。見說文。【段注】毛傳曰。枝曰條。渾言之也。條爲枝之小者。析言之也。
○ 長也。書‧禹貢:厥木惟條。
○ 遠也。太玄玄圖:條暢乎四方。
○ 達也。漢書‧禮樂志:聲氣遠條。
○ 暢也。見漢書‧禮樂志注。
○ 生也。見白虎通八風。
○ 直也。素問五常政大論:其令條舒。
○ 理也。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 書也。見廣雅‧釋詁。
○ 分條之也。漢書‧外戚傳:其條刺使大長秋來白之。〔按元帝紀。條奏毋有所諱。今云條陳、條例、條約。皆取分條之意。〕
○ 疏錄之也。漢書‧丙吉傳:分條中都官。
○ 繩也。禮記‧雜記:喪冠條屬。
○ 敎條也。史記‧酷吏傳:以興化條。
○ 法令也。國策‧秦策:科條旣備。民多僞態。
○ 嘯貌。詩中谷有蓷:條其歗矣。
○ 計物之狹長者曰條。如云一條二。
○ 國名。漢周勃封條侯。見漢書‧周勃傳。
○ 柚也。埤雅:柚似橙而大于橘。一名條。
○ 槄也。詩終南:有條有梅。〔按爾雅釋木。槄,山榎。注云。今之山楸。疏云。山榎,一名槄。〕○ 條條。智也。見爾雅‧釋訓。又亂也。見廣雅‧釋訓。
○ 條風。八風之一。震氣所生也。一曰明庶風。易緯通卦驗:東北曰條風。
○ 鳴條。地名。書序:湯伐桀。升自陑。戰於鳴條之野。〔按今山西安邑縣北有鳴條岡。卽其地。〕
○ 姓也。晉冉閔司空條枚。
○ 通絛。周禮巾車:條纓五就。【注】條、讀爲絛。
解释采桑也。詩七月:蠶月條桑。【箋】條桑。枝落采其葉也。【疏】條其桑而采之。謂斬條於地。就地采之也。
解释滌除也。周禮秋官序官:條狼氏。【注】杜子春云。條當爲滌器之滌。玄謂滌除也。
條 第 1135 页 第 15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