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
木 解释
○ 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下象其根。見說文。
○ 植物體堅緻而有木質者。通稱曰木。高大而主幹甚長者曰喬木。低小而主幹甚矮者曰灌木。
○ 觸也。白虎通五行:木之爲言觸。陽氣動躍。觸地而出也。
○ 牧也。白虎通性情:木之爲言牧也。
○ 仁爲木。見易文言傳何晏注。
○ 陽類也。見鹽鐵論論葘。
○ 五行之一。書洪範: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 火母也。見左昭十八年傳是謂融風注。
○ 金妻也。周禮大司徒測土深疏:木爲金妻。
○ 春生之性。農之本也。見春秋繁露五行逆順。
○ 八音之一。周禮大師: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 椁材也。禮記‧檀弓: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於音也。
○ 質樸也。論語‧子路:剛毅木訥近仁。
○ 不柔和貌。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勃爲人木彊敦厚。
○ 木星。太陽系第五位之行星。其對徑九倍於地球。其光頗大。惟不及金星之明。有衞星五。歷四千三百三十三日繞太陽一周。英文Jupiter。
○ 析木。星次也。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又縣名。遼置。屬遼陽府。當今奉天海城縣東南。
○ 司木。山虞也。禮記‧曲禮: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
○ 三木。刑具也。漢書‧司馬遷傳:關三木。【注】三木、在頸及手足。
○ 木難。碧色珠也。〔文選曹植詩〕:珊瑚間木難。
○ 木鶩。鳥冠也。淮南‧道應:乃去其鶩而載之木。【注】知天文者冠鶩。
○ 木粟。草名。見爾雅翼:〔按卽本草苜蓿。圖入蓿字。〕
○ 木香。藥草名。本草綱目:李時珍曰。木香、草類也。本名蜜香。昔人謂之靑木香。後人因呼馬兜鈴根爲靑木香。乃呼此爲南木香廣木香以別之。
○ 木通。藥草名。本草綱目:通草有細孔。兩頭皆通。卽今所謂木通。有紫白二色。紫者皮厚味辛。白者皮薄味淡。
○ 木賊。藥草名本草綱目:木賊出秦隴華成諸郡近水地。苗長尺許。每根一幹。無花葉。寸寸有節。凌冬不彫。
○ 木蘭。香木名。本草綱目:木蘭、又名木蓮。李時珍曰。其香如蘭。其花如蓮。其木心黃。故曰黃心。
○ 木稷。高粱之別名。廣雅‧釋草:藋粱、木稷也。疏證:王楨農書云。蜀黍、一名高粱。一名木稷。一名荻粱。
○ 木竹。筍名。筍譜:木竹筍今靈隱山中亦出。中堅。亦通小脈。節內若通草中也。筍堅可食。
○ 啄木。鳥名。攀木類。喙最堅。其端或成截形。或成夬形。要皆宜於啄木之用。舌長而有逆鉤。能伸入穴底以探取幼蟲。足四趾兩兩作反對勢。尾毛羽極堅。其外極銳。可用以支其身體。能啄食害蟲。有功農圃。
○ 木䖟。蟲名。本草綱目:揚浙以南江嶺間有木䖟。長大綠色。始如蜩。
○ 木禾。縣名。漢置。屬上郡。當在今陝西境。又藥草名。廣雅‧釋草:飛廉、屚蘆、伏豬、木禾也。
○ 塔里木。水名。在天山南路。合鄂根河、阿克蘇河、喀什噶爾河、葉汝羌河、和闐河、五大水。相集而爲塔里木河。
○ 柴達木。水名。距靑海八百里。源出篤期湖。西北流瀦爲達布遜淖爾及哈喇淖爾。又有布隆吉爾河及巴特罕圖河瀦入之。是爲柴達木河。
○ 木魯烏蘇。卽金沙江。詳沙字。
○ 哲里木。古蒙古東四盟之一。共四部十族。
○ 姓也。漢木仁。晉木華。又端木。木門。木易。均複姓。
木 第 1124 页 第 19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