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有 解释
○ 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見說文。【段注】謂本是不當有而有之偁。引伸遂爲凡有之偁。凡春秋書有者。皆有之本義也。日下之月。衍字也。
○ 富也。列子‧說符:羨施氏之有。
○ 土地貨財也。荀子‧王霸:內不脩正其所有。
○ 已藏之稱也。詩芣苢:薄言有之。
○ 相親也。左昭二十年傳:是不有寡君也。
○ 猶專也。禮記‧坊記:父母在。不敢有其身。
○ 猶保也。禮記‧哀公問:不能有其身。
○ 猶往也。淮南‧俶眞:物莫不生於有也。
○ 取也。見廣雅‧釋詁。
○ 質也。見廣雅‧釋詁。
○ 多也。詩魚麗:君子有酒。旨且有。
○ 爲也。孟子‧滕文公:人之有道也。猶云人之爲道也。
○ 或也。詩載馳: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猶云無我或尤也。
○ 語助也。一字不成辭。故加有字以配之。若有虞、有夏、有殷、有周、之類是也。
○ 狀物之辭也。詩桃夭:有蕡其實。
○ 人名。周辛有。鄭伯有。孔子弟子冉有。
○ 有者非所有也。見爾雅翼引蔡邕月令章句。
○ 不無有。卽有也。管子‧地員:不無有三分。
○ 一有一亡曰有。見穀梁莊二十八年傳。
○ 豐年曰有。詩有駜:自今以始歲其有。
○ 希有。珍貴罕見之名辭也。蔡邕碑:元季方皆命世希有。
○ 何有。言不難也。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爲國乎何有。
○ 萬有。萬物也。〔顏延之詩〕:萬有皆同春。
○ 九有。九州也。詩玄鳥:奄有九有。
○ 大有。卦名。乾下離上。易大象:火在天上。大有。
○ 烏有。無之意也。文選‧司馬相如賦:烏有先生。
○ 姓也。有子。孔子弟子。名若。
解释通又。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有 第 844 页 第 5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