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故 解释
○ 使爲之也。見說文。【段注】今俗云原故是也。凡爲之必有使之者。使之而爲之。則成故事矣。
○ 有意爲之也。書‧大禹謨:刑故無小。〔按今刑律分別故誤。本此。〕
○ 古也。楚辭‧招魂:反故居些。
○ 舊也。孟子‧梁惠王:所謂故國者。
○ 典也。左定十年傳:齊魯之故。
○ 事也。公羊昭三十一年傳:習乎邾婁之故。
○ 意也。淮南‧氾論:勒問其故。
○ 法也。呂覽‧知度:非晉國之故。〔按此與齊魯之故。義似相同。但彼謂舊事。此謂舊法。若今云法制然。〕
○ 巧僞也。淮南‧主術:是以上多故則下多詐。
○ 殺也。穀梁文十八年傳:子卒不日。故也。
○ 猶本也。荀子‧性惡:非故生於人之性也。
○ 猶端也。詩載驅序:無禮義故。
○ 猶怨也。漢書‧文帝紀:朕與匈奴捐棄細故。
○ 猶難也。漢書張陳王周傳贊:事多故矣。
○ 猶素也。列子‧黃帝:而安于陵故也。
○ 猶先也。穀梁襄九年傳:故宋也。
○ 非常也。周禮宮正:國有大故則令宿。
○ 災患喪病也。禮記‧曲禮: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 祭饗也。禮記‧王制:諸侯無故不殺牛。
○ 指趣也。漢書‧劉歆傳:學者傳訓故而已。
○ 今也。見爾雅‧釋詁。
○ 謀也。文選何晏賦:省生事之故。
○ 承上起下之辭。禮記‧曲禮:故君子戒愼。不失色於人。
○ 本然之辭。左襄九年傳:然故不可誣也。
○ 猶則也。左昭二十年傳: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翫之。則多死焉。
○ 猶必也。國策‧秦策:吳不亡越。越故亡吳。
○ 猶乃也。呂覽‧審己:臣以王爲已知之矣。王故尙未之知耶。
○ 大故。惡逆也。論語‧微子: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
○ 物故。死也。漢以來謂死爲物故。言其諸物皆就朽故也。見釋名‧釋喪制。
○ 關名。在直隸井陘縣西三十五里。卽娘子關。
○ 破故紙。藥名。見本草綱目。
故 第 878 页 第 4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