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n;ǎn;yǎn解释
○ 自關以東取曰揜。一曰。覆也。見說文【段注】方言曰。掩。索取也自關而東曰掩。自關而西曰索。按許所據方言蓋作揜。李善注子虛上林賦引方言。亦作揜也。弇、蓋也。故从弇之揜爲覆。凡大學、揜其不善。中庸、誠之不可揜。皆是。
○ 襲也。荀子‧儒效:使諭於道而能揜迹於文武。
○ 深也。呂覽‧仲夏:處必揜。
○ 蔽也。淮南‧氾論:而民得以揜形禦寒。
○ 藏也。方言:揞、揜、錯、摩。藏也。吳揚曰揜。箋疏:廣雅。揞、揜、錯、摩。藏也。大學云。揜其不善。鄭注。揜、讀爲黶。黶、閉藏之貌也。藏、舊本譌作滅。戴氏據廣雅、玉篇、廣韻、校改。
○ 奪也。淮南‧汜論:懼揜其氣也。
○ 困迫也。禮記‧表記:篤以不揜。
○ 捕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揜羣雅。
○ 歛具。儀禮士喪禮注:揜。裹首也。【疏】若今人幞頭。
○ 博具。意錢之屬。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搏揜。
○ 取也。文選‧司馬相如賦:揜焦明【注】方言曰。揜、取也。
解释覆取也。見集韻


653 页 第 4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