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
扶 异体字:【𢱿 𢻳 㚘 𢺻】解释
○ 手鋪四指曰扶。禮記‧投壺: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
○ 扶扶。幼小貌。太玄礥:赤子扶扶。
○ 通膚。書大傳:扶寸而合。公羊僖三十一年傳:作膚寸而合。
解释○ 蟠止不行也。漢書‧天文志:晷長爲潦。短爲旱。奢爲扶。
○ 同匍。禮記‧檀弓:詩云。扶服救之。詩谷風:作匍匐。
解释○ 佐也。見說文。【桂注】集韻引作左也。本書。左。手相左助也。廣韻。扶。助也。論語。顚而不扶。
○ 傅也。傅近之也。見釋名‧釋言語:〔按漢書天文志。奢爲扶。晉灼謂扶、附也。小人附近君子。亦此義。〕
○ 攀也。淮南‧原道:扶搖抮抱羊角而上。
○ 緣也。國語‧晉語:侏儒扶盧。
○ 旁也。淮南‧人閒:去高木而巢扶枝。
○ 治也。淮南‧本經:扶撥以爲正。
○ 婦人肅拜也。釋名‧釋姿容:拜。於婦人爲扶。自抽扶而上下也。疏證:肅拜者、頫首正立。歛兩袖於胸前而低昻之。故曰抽扶而上下。
○ 州名。在隴右。唐屬山南道。今甘肅文縣地。
○ 澤名。漢書‧地理志注:地有扶澤。澤中多柳。〔當在今直隸冀縣。〕
○ 姓也。傳魯論語者魯扶鄕。見漢書‧藝文志。
○ 扶於。猶扶疏也。史記‧司馬相如傳:𡸁條扶於。
○ 扶疏。槃跚貌。淮南‧脩務:舞扶疏。
○ 扶搖。發動也。淮南‧覽冥:扶搖而登之。又風名。上行風謂之扶搖。莊子‧逍遙遊:摶扶搖羊角而上者。又神木也。莊子‧在宥:將東游過扶搖之枝。
○ 扶風。疾風也。淮南‧覽冥:降扶風。又地名。歷代均有此稱。晉、扶風郡。屬雍州。今屬陝西涇陽縣。南齊、屬雍州。今爲湖北穀城縣。又屬益州。今四川境。唐、縣。屬陝西。今仍之。又西漢有右扶風郡。今爲陝西咸陽縣。東漢、郡。司隸。今陝西興平縣。西扶風郡南宋、屬秦州。今陝西南鄭縣北。北扶風郡、南宋、屬秦州南鄭縣。竝見歷代地理志。
○ 扶木。扶桑也。淮南‧地形:扶木在陽州。
○ 扶桑。木也。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又地名。淮南‧天文:日出于暘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
○ 扶留。藤名。文選‧左思賦:東風扶留。
○ 扶蘇。扶胥小木也。詩山有扶蘇:山有扶蘇。
○ 扶竹。卭竹也。山海經‧中山經:龜山多扶竹。
○ 扶櫄。草名。管子‧地員:莖葉如扶櫄。
○ 扶拔。獸名。後漢章帝紀注:扶拔似麟無角。
○ 通芙。爾雅‧釋草:荷扶蕖。〔今本作芙。俗字。〕
○ 通𩖬。爾雅‧釋天:扶搖謂之猋。釋文:字林作𩖬。同。
扶 第 605 页 第 19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