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德 异体字:【𢜖 𨗤 㥁 徳 恴 悳 惪 㥀】解释
○ 本作𢕞。說文:𢕞。升也。【段注】升、當作登。辵部曰。遷、登也。此當同之。德訓登者。公羊傳。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何曰。登、讀言得。得來之者。齊人語。唐人詩。千水千山得得來。得、卽德也。登德雙聲。今俗謂用力徙前曰德。古語也。〔按經傳多假德爲悳。而本義晦矣。〕
○ 得也。見廣雅‧釋詁。〔按釋名釋言語。德、得也。得事宜也。與廣雅義相足。〕
○ 物得以生謂之德。見莊子‧天地。
○ 事得以成、物得以和、謂之德也。見莊子‧德充符。
○ 陰陽交通謂之德。易‧繫辭:通神明之德。
○ 化育萬物謂之德。見管子‧心術。
○ 通於天地者德也。見莊子‧天地。
○ 身全之謂德。見韓非解老。
○ 知徹爲德。見莊子‧外物。
○ 善敎也。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
○ 和也。見莊子‧繕性。
○ 利也。國語‧周語:下非地德。
○ 福也。禮記‧哀公問:百姓之德也。
○ 始生也淮南‧天文:冬至爲德。
○ 謂孝悌也。禮記‧禮運:天子以德爲車。
○ 謂賢者也。周禮司士:以德詔爵。
○ 調良之謂。論語‧憲問:稱其德也。
○ 恩施也。論語‧憲問:何以報德。〔按鄭注如此。集解云。恩惠之德也。義同。〕
○ 荷其恩者謂之德。左僖二十四年傳:王德狄人。
○ 精神不亂之謂有德。見韓非解老。
○ 德者。政之始也。見大戴記子張問入官。
○ 德。國家之基也。見左襄二十四年傳。
○ 德也者。萬民之宰也。見呂覽精通。
○ 愛民無私曰德。見管子正。
○ 德者。養善而進闕者也。見說苑政理。
○ 諫爭不威曰德。見周書諡法。
○ 慶賞之謂德。見韓非二柄。
○ 在心爲德。見通典引周禮師氏馬注。
○ 實行爲德。見論衡書說。〔按周禮大司樂。有德者。【注】德、能躬行者。義同。〕
○ 得其天性謂之德。見淮南‧齊俗。
○ 星名。漢書‧郊祀志:有司皆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云。【注】德星、卽塡星也。
○ 鳳凰首文也。山海經‧南山經:有鳥焉。五采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
○ 州名。漢置。屬平原郡。卽今山東德縣。
○ 國名。具言德意志。歐洲中部之立憲帝國也。合二十六邦而成。原作Deutschland。日本譯稱獨逸。英文German。
○ 三德。三老也。大戴記曾子立事:任善不敢臣三德。
○ 五德。五行也。後漢班彪傳:肇命人主。五德初始。
德 第 591 页 第 3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