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字:【𠋩 𠣸 𠤇 𡕨 𢕒 𢕛 𢕶 复 𡕴】解释
○ 本作𢕒。說文:𢕒。往來也。
○ 反也。易泰:無往不復。
○ 歸也。書舜典:卒乃復。
○ 因也。漢書‧武帝紀:五帝不相復禮。三代不同法。
○ 周也。漢書‧敍傳:惡復誅臻。【注】十二歲歲星一復。莽稱帝十三歲而見誅也。
○ 答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王辭而不能復。
○ 白也。孟子‧梁惠王:有復於王者。
○ 猶吿也。管子‧小問:以復管仲。
○ 反命也。左成二年傳:苟有以藉曰。而復於寡君。
○ 招魂曰復。禮記‧檀弓:復盡愛之道也。
○ 酬也。漢書‧匈奴傳:以復天子厚恩。
○ 報也。左定四年傳:我必復楚國。
○ 遏也。淮南‧時則:轉而不復。
○ 伏也。史記‧樂書:復亂以飾歸。
○ 補也。漢書‧翼奉傳:雖有大令。猶不能復。
○ 請也。周禮小宰:諸臣之復。
○ 盛也。呂覽‧季冬:水澤復。
○ 猶安也。左昭二十七年傳:季氏之復。
○ 優寬也。後漢杜詩傳:士卒之復。
○ 卦名。震下坤上。易復:雷在地中。復。
○ 事畢也。見穀梁宣八年傳
○ 火氣也。素問氣交變大論:則夏有炎暑燔烈之復。
○ 土變也。素問氣交變大論:則不時有埃昏大雨之復。
○ 有之也。周書大武:取威信復。
○ 貫習也。見詩大叔于田疏
○ 復陶。官名。左襄三十年傳:使爲君復陶。【注】主衣服之官。又衣名。左昭十二年傳:雨雪。王皮冠。秦復陶。【注】秦所遺羽衣也。【疏】冒雪服之。知是毛之羽衣。可以禦雪也。〔按釋文訓雨衣。與注疏異。〕
○ 起復。不候喪畢而除官也。北史李德林傳:奪情起復。固辭不起〔按五代史劉岳傳。初鄭餘慶爲書儀兩卷。明宗見其有起復冥昏之制。歎曰。儒者所以隆孝弟而敦風俗。且無金革之事。起復可乎。據此可證起復與奪情同義。今世則以服闋入官爲起復。義有別。〕
○ 通澓。文選郭璞賦:迅澓增澆。【注】澓、復流也。
○ 通癁。素問瘧論:疾極則復。
○ 州名。唐置。屬山南道。當今湖北沔陽縣。又遼州名。淸屬奉天省。今改復縣。
○ 姓也。元有復見心。見正字通
解释○ 反覆也。詩蓼莪:顧我復我。
○ 除也。漢書‧高帝紀:非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戶勿事。【注】復其身及一戶之內皆不徭役也。
○ 複通。漢書‧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注】上下有道。故曰復。
○ 𥨍通。詩緜:陶復陶穴。釋文:復、累土於地上。說文作𥨍。
解释再也。孟子‧盡心:殆不可復。


587 页 第 2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