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常 解释
○ 下帬也。見說文。〔按衣常字。今通作裳。〕
○ 恆也。易坤:後得主而有常。
○ 典法也。國語‧越語:無忘國常。
○ 凡庸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
○ 守也。詩閟宮:魯邦是常。
○ 質也。見廣雅‧釋詁。
○ 復命曰常。見老子。
○ 知和曰常。見老子。
○ 八尺爲尋。倍尋爲常。國語‧周語:不過墨丈尋常之閒。
○ 旗名。周禮司常:日月爲常。〔按常爲九旗之一。亦曰大常。司常所謂王建大常是也。其後乃以名官。史記叔孫通傳。乃拜叔孫通爲大常是也。亦作太常。〕
○ 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見釋名‧釋兵。
○ 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 木名。詩采薇:維常之華。傳:常、常棣也。
○ 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按箋云。常或作嘗。在薛之旁。正義云。齊有孟嘗君。食邑於薛。以其居薛邑而號孟嘗君。則嘗在薛旁。共爲一地也。史記越世家。願齊之試兵南陽莒地以聚常郯之境。索隱曰。常、邑名。蓋田文所封之邑。與正義說合。今山東滕縣南有常邑故址。當是其地。〕
○ 州名。隋置。屬毗陵郡。元爲常州路。明爲府。淸因之。今廢。江蘇武進陽湖等縣。是其舊境。
○ 山名。漢書‧地理志:常山郡。【注】恆山在西。避文帝諱。故改曰常山。〔按地在今直隸曲陽縣西北。餘詳恆字。〕
○ 水名。史記‧夏紀:常衞旣從。【注】常水出常山。〔按禹貢作恆衞旣從。〕
○ 𨿅常。木名。晉書東夷傳:肅愼氏有樹曰雒常。
○ 常常。盛也。見廣雅‧釋訓。
○ 常羊。不進不退之貌。淮南‧天文:常東南爲常羊之維。
○ 五常之道。仁義禮智信也。見論衡問孔。
○ 平常。猶言平生也。〔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常。
○ 勝常。猶今婦人言萬福也。見老學菴筆記。〔按前人宮詞。有見人忘卻道勝常之句。勝讀平聲。〕
○ 姓也。漢常惠。
常 第 405 页 第 1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