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n解释
○ 竫也。从女在宀中。見說文【段注】竫、各本作靜。今正。立部曰。竫者亭安也。與此爲轉注。靑部靜者審也。非其義。方言曰。安。靜也。以許書律之。叚靜爲竫耳。
○ 定也。見爾雅‧釋詁
○ 止也。見爾雅‧釋詁
○ 寧也。國語‧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 危之對也。禮記‧曲禮: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 佚樂也。左僖二十三年傳:懷與安實敗名。
○ 徐也。左襄七年傳:吾子其少安。
○ 平也。儀禮少牢饋食禮:心皆安下切上。
○ 習也。呂覽‧樂成:三世然後安之。
○ 晏也。晏晏然和喜無動懼也。見釋名‧釋言語
○ 意氣歸向之也。論語‧爲政:察其所安。〔按皇疏如此。邢疏云。安處也。朱注云。所樂也。〕
○ 居處也。左文十一年傳:自安于夫鍾。
○ 無所求爲也。禮記‧中庸:或安而行之。
○ 撫綏其民曰安。書‧皋陶謨:在知人。在安民。
○ 敬養其人曰安。論語‧公冶長:老者安之。
○ 善也。國語‧晉語:君父之所安也。
○ 猶內也。荀子‧仲尼:安忘其怒。
○ 不使漏溢也。荀子‧王制:安水臧。
○ 位置之也。〔陸游詩〕:先安筆硯對溪山。
○ 猶抑也。荀子‧勸學: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巳耳。【注】安。猶言抑也。
○ 焉也。漢書‧吳王濞傳:安得不事。
○ 烏也。文選‧張衡賦:安處先生。【注】安。猶烏也。言何處有此先生。蓋虛假之也。
○ 何也。禮記‧檀弓:泰山其頽。則吾將安仰。
○ 猶於也。大戴記用兵:古之戎兵。何世安起。〔王引之云。安。猶於也。言起於何世也。〕
○ 乃也。國語‧吳語:王安挺志。
○ 則也。管子‧地員:其陰則生之楂棃。其陽安樹之五麻。〔王引之云。安與則相對爲文。安亦則也。〕
○ 於是也。管子‧地員:羣木安逐。〔王引之云。安。於是也。爾雅曰。逐。彊也。言羣木於是彊盛也。〕
○ 寬容和平曰安。見後漢安帝紀注
○ 和好不爭曰安。見周諡書法
○ 安行。不奔馳也。見後漢崔駰傳注
○ 安制。不踰分也。荀子‧王霸:百姓莫敢不安制。【注】安制。謂安於國之制度。不敢踰分。
○ 安難。不逃難也。荀子‧富國:其戰士安難。
○ 州名。漢屬涿郡。金改安州。當今直隸安新縣治。
○ 邑名。禹都也。見水經涑水注
○ 姓也。漢安成。唐安金藏。又安期。安平。俱複姓。
○ 通鞌。左定十年傳:會于安甫。〔公羊作會于鞌。〕
○ 通晏。左哀六年傳:安孺子。〔史記侯表作晏。〕
○ 通案。史記‧秦始皇紀:安上息民。【注】索隱曰。賈誼書安作案。


339 页 第 4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