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字:【𠯵 呉 吴】解释
○ 大言也。見說文【段注】大言之上。各本有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八字。今删正。檢韵會本正如是。周頌絲衣。魯頌泮水。皆曰不吳。傳箋皆云。吳、譁也。言部曰。譁者讙也。然則大言卽謂譁也。大言者。吳字之本義也。
○ 大也。見方言
○ 本也。見廣雅‧釋詁
○ 天吳。水神也。山海經海外東經: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爲水伯。
○ 三吳。吳興、吳郡、會稽也。見水經漸江水注。又韻會以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又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
○ 國名。太伯所居荆蠻地也。後漢置吳郡。當今江蘇吳縣治。
○ 山名。漢書‧地理志:右扶風汧縣。【注】吳山在西。古文以爲汧山。〔按汧字亦作岍。讀史方輿紀要云。陝西鳳翔府隴州、西四十里有岍山。〕又在今浙江杭縣者。俗名城隍山。讀史方輿紀要:吳山在浙江杭州府治南。圖經云。春秋時爲吳南界。故名。
○ 通㕦。詩泮水:不吳不揚。漢書‧郊祀志:作不㕦不揚。〔按㕦乃譌字。〕
○ 姓也。太伯之後。因以命氏。見廣韻
○ 吳頭。方輿勝覽:豫章之地。爲楚尾吳頭。
解释虞古作吳。見集韻


213 页 第 2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