卬
卬 解释
○ 望也。欲有所庶及也。見說文‧匕部。【段注】卬與仰義別。仰訓舉。卬訓望。今則仰行而卬廢。且多改卬爲仰矣。釋詁、毛傳、皆曰。卬、我也。語言之叚借也。伍岡切。亦讀去聲。
○ 我也。見爾雅‧釋詁。【注】猶姎也。語之轉耳。【疏】說文云。女人稱我曰姎。由其語轉故曰卬。
○ 爲也。方言:卬。爲也。甌越曰卬。
○ 怒也。漢書‧揚雄傳:激卬萬乘之主。
○ 物價起也。漢書‧食貨志:萬物卬貴。
○ 自卬。激厲也。文選‧司馬相如賦:貫歷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 卬卬。高貌。荀子‧賦:卬卬兮天下之咸蹇也。又盛貌。詩卷阿:顒顒卬卬。又君之德也。見爾雅‧釋訓。
○ 姓也。廣韻:漢有御史大夫卬祇。
解释○ 待也。向也。俯卬。今爲仰。見玉篇。
○ 迎也。國語‧晉語:若川然。有原。以卬浦而後大。
○ 嚮也。見廣雅‧釋詁。
○ 上向也。漢書‧溝洫志:以益溉鄭國傍高卬之田。
○ 下託上也。荀子‧議兵:上足卬則下可用。【注】卬、古仰字。
卬 第 174 页 第 18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