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
兀 解释
○ 高而上平也。从一在儿上。見說文。【段注】一在儿上。高而平之意也。凡从兀聲之字。多取孤高之意。〔按六書故。兀無上平之義。人之上。安得平。兀蓋一聲。又山高曰屼。崖高曰矹。古通用兀。存參。〕
○ 危石也。柳宗元文:盪突硉兀。
○ 無知貌。孫綽賦:兀同體於自然。
○ 刖足曰兀。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
○ 曲本中多用作發語詞。如兀的不悶殺人也麽呵。
○ 兀兀。不動貌。〔韓愈解〕:常兀兀以窮年。
○ 臬兀。不安也。兀亦作卼。易困:困於臲卼。
○ 兀桑里。地名。說文:茂陵有兀桑里。〔按讀史方輿紀要。陝西西安府興平縣東北十七里。有茂陵城。當在今陝西西安縣境。〕
兀 第 102 页 第 3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