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
偏 异体字:【褊 徧】解释
○ 頗也。見說文。【段注】頗、頭偏也。引伸爲凡偏之稱。
○ 半也。左閔二年傳:衣身之偏。
○ 佐也。左襄三十年傳:司馬令尹之偏。
○ 邊也。列子‧楊朱:雖殊方偏國。
○ 遠也。見後漢東夷傳注。
○ 枯也。荀子‧非相:禹跳湯偏。【注】湯半體枯。
○ 屬也。左襄三年傳:舉其偏。不爲黨。
○ 不盡也。左成十五年傳:桓氏雖亡。必偏。
○ 謂倦略也。不周備也。禮記‧樂記:禮粗則偏矣。
○ 謂出於意外也。〔劉方平詩〕:今夜偏知春氣暖。
○ 不正曰偏。鬼谷子決:終無惑偏。
○ 不平曰偏。書洪範:無偏無陂。
○ 中之兩旁曰偏。左隱十一年傳:奉許叔以居許東偏。
○ 五十人曰偏。左宣十四年傳:卒偏之兩。
○ 車戰二十五乘爲偏。左桓五年傳:先偏後伍。
○ 車九乘爲小偏。十五乘爲大偏。左成七年傳:舍偏兩之一焉。
○ 偏亡。謂闕一也。荀子‧禮論:三者偏亡焉。無安人。
○ 偏舟。猶特舟也。見後漢隗囂傳注。
○ 姓也。漢偏呂。
○ 通翩。詩桑扈:旟旐有偏。釋文:偏。本亦作翩。
○ 通諞。莊子‧人間世:巧言偏辭。釋文:偏。本作諞。
偏 第 68 页 第 12 字
